2025“中国南京周”走进德国 开启“未来城市”发展对话
当地时间11月5日,“未来城市”发展对话暨南京城市推介会在慕尼黑巴伐利亚经济之家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拉开了2025“中国南京周”的序幕。
恰逢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这场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联合承办的跨国交流盛事,汇聚德国工商总会、德国领军企业及南京相关部门代表共绘未来城市图景和产业创新路径,推动中德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活动致辞环节,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邱学军指出,南京有大量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并具备坚实的制造业基础,而慕尼黑在高端制造、工程技术等领域拥有强大实力和丰富经验,双方在科技合作与产业协同方面前景广阔。
江苏省驻欧洲经贸代表处首席经贸代表刘光表示,江苏是德国重要经贸伙伴与投资目的地,同时,江苏企业近年来对德投资快速增长,投资项目超400个,总额超40亿美元。江苏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外资企业在江苏更好发展。
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陶成发指出,南京历史上就是东西方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开放包容、创新发展始终伴随着城市生长。如今,南京与慕尼黑、莱比锡、斯图加特等多个德国城市保持良好的经贸与文化交流。期待借助本次活动契机,推动双方在汽车、人工智能、绿色产业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并诚挚邀请德国朋友亲身感受南京的独特魅力。
慕尼黑市政府劳动与经济事务局主管兼中国事务主任罗伊达(Rita Roider)提出,慕尼黑与巴伐利亚州对华商业往来密切,很多德企将南京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首站,也有不少中国企业选择在慕尼黑设立分支机构,期待本次活动进一步促进双方沟通与交往。

本次活动设置主题分享、圆桌对话等环节,南京市投资促进局、秦淮区、建邺区代表系统展示了南京市、区两级的投资环境与产业优势。南京市投资促进局一级调研员、督查考核处长沈晓莺强调,德国“工业4.0”与南京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同频共振,全市37个工业门类与德国优势产业高度匹配,成就了“德国质量+南京效率”在千亿级赛道上的成功实践。
秦淮区区长凌向前展示了该区以南京市0.75%的土地贡献了8.3%的GDP和38%的旅游总收入的发展成效,以及在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培育出的“科创雨林”生态。
建邺区副区长殷晓巍分享了该区作为南京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和城市客厅的“金融+数字经济”主导产业、“总部经济+平台经济”主要业态。
来自桑德斯电子器件有限公司、博西家用电器集团、慕尼黑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中德企学各界代表在圆桌对话中深入交流,在前沿技术探索、中德国际合作与机遇等议题中碰撞出联合研发、人才共育、场景共享的务实路径。桑德斯电子器件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德国公司总经理卡尔·约瑟夫·菲舍尔(Karl Josef Fischer)表示公司在南京设有工厂,得益于人才优势,也让欧中经济深度联接,相信双方产业合作还将持续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同日开幕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为南京对德合作提供了新的展示窗口。南京与斯图加特在进博会框架内共同举办“友好合作城市30周年联展”,这也是进博会历史上首次设立中外友城合作专题展区。现场,博西家电南京造红酒柜搭配斯图加特葡萄酒、博世智能助力器与楚航科技毫米波雷达同台展示,“苏超”南京队与德甲斯图加特队联名球衣推出,推动两座城市从智能制造到人文交流的深度融合。南京市参会代表表示,希望通过进博会这一高水平开放平台,打造国际友城合作的“南京-斯图加特样本”,为中德地方合作探索新路径、注入新动能。
通过市区联动、板块协同,本次活动实现了“引资、引技、引才”三位一体推进,不仅强化了南京与慕尼黑的产业对接,更为构建南京对德合作生态体系搭建了关键平台。活动尾声,德中经济、教育和文化协会主席贝恩德·艾因迈尔(Bernd Einmeier)接受了南京赠与的云锦卷轴,并表示,城市交往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与德国城市结成了友好关系,并与德国企业共同开设职业培训等项目,这有助于两国社会加深友谊与互信。

据了解,作为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生动实践,2025年“南京周”还将在德国莱比锡、迪特福特等地开展文化遗产交流、灯彩巡游等系列活动,持续推动中德在文化、产业、科技领域的深度交融,为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城市、续写中德合作佳话注入持久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