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群众活力,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乡村振兴,群众是根基,是动力源泉。只有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无论是产业发展、生态建设,还是文化传承、基层治理,都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比如,一些地区通过开展“最美村民”“乡村振兴带头人”等评选活动,激发了群众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他们积极投身到乡村建设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方法。群众对乡村的情况最熟悉,对发展的需求最清楚,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想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金点子”。改革的每一次突破和蝶变,无不凝结着亿万人民群众的拼搏奋斗和聪明才智。在乡村产业发展中,一些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不仅实现了自身增收致富,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忽视群众主体作用的现象。有的地方政府大包大揽,没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的在决策过程中没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导致一些政策措施不符合实际情况,难以落地实施。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要激发群众活力,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产业发展中,要让群众分享发展成果,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在产业链上有更多的获得感。在乡村建设中,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需求,不搞“一刀切”,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群众的素质和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
乡村振兴是为了群众,也必须依靠群众。只有充分激发群众活力,让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才能汇聚起磅礴力量,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文/黎川县湖坊乡人民政府 黄飒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