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排、调、督”工作链条,福建省南安市综治中心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拧紧“排、调、督”工作链条,福建省南安市综治中心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2025-11-06 14:25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今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综治中心聚焦“纠纷排不出、排出无人调、调后无人管”等难题,积极探索前端排查、中端调处、末端督办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确保摸排“零死角”、化解“多元化”、督促“常态化”,并将矛盾纠纷全量汇聚到自主研发的南安市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平台,依托科技赋能,实现智慧治理,取得较好成效,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的安定稳定。目前,平台已采集综治中心事件19012件,办结18637件,办结率达98.27%。

从“被动调”到“主动排”

南安市改变以往被动应对纠纷的局面,将工作重心前移,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

配足配齐网格队伍。将全市划分为3334个综合网格,打造一支1.6万余名专职化、专业化的网格员队伍,同时,充分调动平安志愿者、德高望重老人、乡贤、行业协会等辖区内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本地社情民情的力量协同开展走访排查,随时发现、掌握群众诉求和各类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

稳扎稳打排查隐患。制定《南安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施办法》,组建排查和调解两支队伍,规范排查化解工作流程,践行“631”纠纷梯次化解机制(60%纠纷在村级化解、30%纠纷在镇级化解、10%纠纷在县级化解)。今年来,各级调解组织受理纠纷5701件,调解成功5612件,调解成功率达98.44%,基本实现90%纠纷在镇村两级得到化解。

创新创优来源渠道。创新开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个一”新路径(一窗受理、一码通办、一线直达、一箱收集),群众可通过综合窗口、扫码预约、专线电话、信箱(邮箱)反映等渠道,实现事件上报、纠纷调处、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一键提交预约、进度随时可查”的高效服务。同步推出综治中心“一键直达”掌上地图、主题彩铃、宣传片(海报)等传播矩阵,让综治中心“看得见、找得到、用得上”。

从“单一调”到“合力解”

南安市以综治中心为中枢,整合部门资源,形成系统工作合力,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整体效能。

织密矛盾化解“防护网”。南安市制定12个行业部门参与综治中心运行工作职责事项清单,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群众诉求响应机制,打通“访调仲诉”全链条,实行“一站式”受理,为群众提供来访、调解、立案、司法确认、仲裁、审判等服务。目前,市镇两级综治中心共入驻部门人员、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工作力量373人,组建5个宗亲调解室和26个行业专家调解室,形成“专业队伍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组建纠纷化解“智囊团”。南安市财政支撑统一选聘116名专职调解员,由12名省一级调解员(占全省近1/10)组成“金牌调解智库”,从公检法等部门推选出15名各行各业调解专家组成“行业专家调解智库”,设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推行“专家坐诊—联合调解—效果跟踪”工作模式,今年来已协同化解疑难复杂纠纷25件。

打好纠纷化解“攻坚战”。南安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主要领导每周在市综治中心进行工作调度,针对社会治安防控、重点信访问题与复杂矛盾纠纷,组织相关部门会商调度、集中会诊,督促属事部门落实化解责任,已累计调度重点信访、纠纷57批,化解53件,通过“集中会诊、靶向治疗”的攻坚模式,有效啃下一批“硬骨头”,有力推动纠纷化解、维护社会稳定。

从“盯末端”到“全程督”

南安市建立全链条督导机制,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确保化解工作落到实处,防止纠纷反弹回潮。

“三色”预警实时督。依托南安市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平台,研发综治中心事件模块,落实事件全流程、全周期预警,对持续24小时仍未接收、处置或流转的,进行首接超期提醒;对受理的事项处于办理时限平台采用正常(绿色)、将到期(黄色)、已过期(红色)进行分类实时预警。

办理过程全程督。制发“三单两函一书”(受理告知单、转送交办单、回访单、工作提示函、风险预警函、办理结果告知书),通过下发提示函、预警函进行督办,实现矛盾纠纷全流程可追溯、可监督,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今年以来,已下发月报(通报)10份、工作提示函12份、风险预警函13份。

抽查回访事后督。印发《南安市综治中心事件处置抽查回访制度》,每月针对上月已办结综治中心事件随机抽取10%进行回访,构建全链条闭环处置。今年以来,已对回访中实际未办结、存在风险隐患的84件进行督办,整改率达100%,通过以督促改、以督提质,切实巩固矛盾化解成效。(南安市委政法委 陈厚萱)


【责任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