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罗源“五步连环”推动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化解走深走实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县、乡综治中心平台,创新推出矛盾纠纷预防、排查、研判、化解、回访“五步”工作法,形成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走深走实,以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困、促和谐。今年以来,全县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848起,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2.6%,治安案件同比下降47.42%。
抓预防,紧盯苗头化戾气。
多元化议事协商。村(社区)综治中心搭建“饭后议事会”“小区议事亭”“畲村评理室”等多元化议事协商平台,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设施设备、物业服务等民生问题进行讨论协商解决。今年以来,共召开议事协商会议192次,累计解决各类问题233件。
立体化普法宣教。依托村(社区)微信群、社区“法治讲堂”“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等阵地,推送“每日一法”小贴士,开展“畲汉双语说法”活动,从源头上减少“无知型”“冲动型”纠纷。今年以来,乡镇与政法部门联合开展普法活动169场,受教育群众达3.2万人次。
深摸排,细查纠纷知底数。
建立常态化摸排机制。罗源县建立“线上+线下”常态化摸排机制,组织村干部、社区民警、网格员、楼栋长、党员等人员,常态化开展“拉网式、地毯式”线下排查。充分利用村(社区)微信群、市民随手拍、“12345”“榕易调”等线上平台全面收集矛盾纠纷,每周汇总上报至综治中心。今年以来,全县共收集矛盾纠纷线索1916条。
组建“信息员”摸排队伍。建立由小区保安、村(社区)网格员、党员、业委会主任等组成的“信息员”队伍,以“民生板凳”为抓手,深入食杂店、小区(保安室)门口、广场等群众八卦闲聊聚集地,与群众“聊闲篇、话家常”,在闲谈碎语间捕捉矛盾纠纷隐患。今年以来,“信息员”队伍共排查邻里摩擦、家庭不和、物业服务等矛盾纠纷602件。
勤研判,精准施策找切口。
定期分析“把脉象”。乡镇综治中心针对上报的矛盾纠纷线索,组织政法委员、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所长、村(社区)书记等经验丰富的行家,每月定期召开研判会商会议,对摸排出矛盾纠纷风险“把脉会诊”,评估风险并及时跟踪发展态势,提前开出“药方”。
“三色预警”提质效。按照人数、种类、难易程度对矛盾纠纷以“红、黄、绿”分别标记高、中、低风险矛盾。高风险纠纷及时上报县综治中心,实行“一案一策”,制定相应化解处置方案。同时,引导群众通过“榕易调”等平台申请调解,做到“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提升化解质效。
强化解,联调解纷聚合力。
巡调服务推动源头化解。创新难案下沉巡回调解机制,县综治中心抽调精干调解力量组建“巡回调解专家库”,结合乡镇“两所一律一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顾问、综治中心)”调解制度,下派优质调解力量定期开展巡回调解,在每月14日、24日集中攻坚化解重点矛盾纠纷,实现送调解服务到基层,有效减少每月15日县信访局集中接访量。
整合资源带动行业调解。县综治中心全面整合政法、人社、妇联等23个行业部门和群团组织调解力量,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的模式入驻,设立劳资、医患、婚姻家庭纠纷等6个行业特色调解室,打造陈丽琴金牌调解室品牌。同时与法院联合成立简案速裁中心,创新推行“1+1+N”(1个诉服团队、1个速裁团队、N方行业调解组织)工作机制,形成“调解+速裁”合力,实现“调解指导、司法确认、速裁快审”三位一体融合,助力纠纷化解“一步到位”。
重回访,巩固成果防反弹。
“绑定”责任跟踪访。按照“谁调解、谁负责”原则,调解员采取入户走访、交流谈心等方式,定期对已化解矛盾纠纷进行回访,了解督促当事人履行协议,有效防止已化解矛盾纠纷升级复燃。今年以来,共实地回访153人次,跟踪督促履行协议121件次。
暖心帮扶解民忧。对在纠纷中利益受损或生活困难的当事人,积极协调民政、工会、妇联等部门落实帮扶救助政策;对有心理创伤或情绪不稳的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对仍需法律帮助的当事人,引导其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或专业咨询,让群众在“解纷”之后仍能感受到温暖。今年以来,共帮扶救助群众507人次。 (罗源县委政法委 董冰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