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同之力筑牢复兴之基
“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本质上是构建“教育育才、科技用才、人才引领”的良性循环,唯有让人才工作与教育发展同频、与科技创新共振,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引才要破“单一导向”,立“需求标杆”。当前各地“抢人大战”此起彼伏,但部分地区仍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引进轻使用”的误区。引才不是“凑数量”,而是要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发展实际。要打破户籍、身份、学历等隐形壁垒,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理念,既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也培育本土高技能工匠;既重视基础研究人才,也紧缺应用开发人才。正如实践所示,唯有让引进的人才规模、结构、质量与区域发展相协调,才能避免“引而不用、用而不专”的资源浪费,真正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育才要破“条块分割”,强“协同效能”。教育是育才之基,科技是成才之翼,二者的深度融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作为育才主阵地,应紧跟科技发展趋势优化学科设置,通过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正如“双一流”高校整合优势资源造就领军人才的实践所证明的,只有让教育紧盯科技前沿,才能为人才成长筑牢根基。企业则要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通过创新联合体、科技攻关项目等载体,让人才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实现“培养—使用—产出”的闭环。特别要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育,给予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与经费支配权,让青年人才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留才要破“机制障碍”,优“生态沃土”。“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引才是基础,留才用才才是根本。良好的人才生态,既要破除评价体系的“四唯”束缚,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标准;也要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在薪酬待遇、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精准发力,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更要赋予人才充分的创新自主权,减少形式化评审与不必要应酬,让科研人员能专心攻关;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让人才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唯有以制度信任为支撑、以服务温度为纽带,才能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让人才愿留下来、干得出彩。(文/黎川县樟溪乡人民政府 毛慕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