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尖扎: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93万余公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海尖扎: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93万余公顷

2025-11-05 14:27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自“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以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持续深耕生态治理领域。截至10月4日,该县已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93万余公顷,实施封山育林4.27万余公顷。曾经的荒山秃岭如今已转变为坚实的绿色屏障,不仅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构筑起坚固防线,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富民新路径。

作为青海“三北”六期工程的重点区域,尖扎县将生态修复工作摆在发展优先位置。近年来依托总投资2.35亿元的黄河流域尖扎至同仁段生态修复项目,当地持续加固黄河岸线生态防线,为流域生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针对浅脑山区域干旱导致的造林难题,尖扎县积极创新技术应用,采用容器苗造林、生根粉等手段,在南山林场种植油松、山杏、丁香等苗木,着力打造复合型绿色屏障,目前苗木成活率已超90%;与此同时,该县还同步铺设灌溉管网、修建蓄水池,构建起“水利保障+科技支撑”的立体化造林体系,有效破解干旱造林瓶颈。

在生态管护环节,尖扎县全面落实三级林草长制,建立起县、乡、村三级护林护草责任网络,进一步推进“林草长+生态护林员”协同机制。仅南山林场就有44名护林员,他们通过日常巡护、防火值守、设施维护等工作,实现了“造管并重”的长效管理,为造林成果保驾护航。

尖扎县的苹果种植业。蔡得军摄

除此之外,该县积极推动“三北”工程与富民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大接杏、核桃等林果经济266.67公顷,带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实现人均年增收1.5万元;同时,通过南山林场等载体吸纳当地群众担任护林员,形成“管护挣工资、造林得收益”的增收模式。截至目前,尖扎县已成功创建5个国家森林乡村、2个省级森林城镇,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向共赢。(文/蔡得军)


【责任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