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一老一小” 广安市武胜县这一社区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准发力“一老一小” 广安市武胜县这一社区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

2025-11-05 14:27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如何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服务居民、凝聚人心的“最美一公里”?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沿口镇石桥社区以城乡社区综合服务“提能力”项目为契机,探索出一条以“五社联动”为引擎、聚焦“一老一小”的温情治理新路径。通过盘活资源、优化服务、培育人才、创新机制,石桥社区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内生动力与和谐活力。

准调研摸需求

数据支撑强根基

治理的有效性,始于对社情民意的精准把握。石桥社区下辖18条街道、16个小区,居民万余人,“一老一小”及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尤为突出。为打破供需错位的困境,该社区组建专项工作组,开展全方位摸排——以敲门行动走进150余户居民家中,通过面对面访谈、问卷填写等方式,摸清老年人就医陪护、日间照料,未成年人兴趣培养等具体需求;又同步走访辖区医疗机构、学校、商超、社会组织等,梳理可链接的专业资源与社会力量。

在此基础上,该社区建立起涵盖服务对象、专业人才、实践案例、群众需求的“四库”资源数据库,实现需求清单与资源清单的精准匹配。“以前不知道社区里有这么多退休医生和教师,也不清楚邻居们真正需要什么,现在‘四库’一建,服务谁、谁来服务、怎么服务都一目了然。”该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数据库的建立,为后续各项举措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五社联动建机制

多元参与共治理

“我宣布,石桥社区五社联动工作专班正式成立!”随着项目启动会的召开,由该社区党组织牵头,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代表共同组成的工作专班宣告成立。会上同步发布的《石桥社区五社联动工作规范(试行)》和《议事流程手册》,为联动机制的顺畅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在这一机制下,该社区迅速组建了7支特色志愿服务队,招募志愿者100余人,服务领域涵盖医疗保健、文化教育、法律援助等多个方面。同时,通过前期调研遴选的10位教育、医疗等行业专家组成“智囊团”,为社区治理提供专业支持。

“以前社区想搞活动,要么缺人手,要么缺资源。现在有了五社联动机制,一声号召,各方响应,办事效率大大提高。”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上次‘七一’活动,志愿者负责组织,社工策划方案,医院提供医疗保障,大家各司其职,活动办得别开生面”。

种子计划育人才

社区合伙人添动力

社区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本土人才的培育。石桥社区深谙此道,启动“种子计划”,为社区治理培育内生力量。“过去觉得社区工作就是跑腿办事,现在学会了用专业方法策划项目、链接资源。”一位参与培训的社区骨干感慨。该计划已培育逾200名基层社工与社区工作者,为社区埋下了可持续发展的“金种子”。

同时,该社区合伙人机制打破了社区单打独斗的局面,成功吸引8家企事业单位加盟,涵盖医疗、教育、商超等领域。这种“社区搭台、企业唱戏、居民受益”的模式,构建起一个可持续的资源生态圈。

空间改造焕新颜

贴心服务暖人心

有限的空间如何承载无限的服务?石桥社区通过推行“折叠空间”与“一房多用”模式,压缩办公区域,拓展出文创展示区、儿童阅读角等多元服务空间。曾经单调的楼道墙壁,如今变身成展示社区文化的“叙事墙”,成为居民了解社区、参与治理的透明窗口。一个功能复合、温馨亲切的“社区生活圈”已然成型,让居民“乐享其中”而非“办事即走”。

空间改造的同时,服务也在同步升级。结合“一老一小”需求,社区开展了文化、医疗、教育、环保、便民等系列服务。“现在社区环境变美了,活动也多了,我们老年人没事就喜欢来这里坐坐。”78岁的张建华(化名)大爷每天都会到社区活动室看书读报,和老伙伴们下棋聊天。“前几天社区还组织我们体检,医生说我身体硬朗着呢!”通过社区服务开展,石桥社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社工室氛围营造,让居民更直观地了解社区服务。”该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加快培育本土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居民诉求响应机制,让五社联动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助推器。”(王一)


【责任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