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微心愿” 网格联动暖重阳
——李子沟村“天安门前”的别样团圆照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前夕,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磁涧镇李子沟村,一场名为“时光留影爱在重阳”的公益摄影活动温暖举行。132位乡村老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巨幅“天安门”背景板前整理衣冠,伴随着清脆的快门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被定格——他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圆”了期盼已久的“首都梦”。
网格走访听民声,“微心愿”触发大行动
这场温暖活动的源头,要追溯到一个多月前新编入洛阳市新安县磁涧镇李子沟村网格的三名选调生张雅琼、任杜娟、杨铮的一次寻常入户走访。在年近八旬的江秀珍老人家唠家常时,老人一句“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去过北京,没看过天安门”的感慨,深深触动了他们。随后的走访中,他们发现村里有着同样心愿的老人远不止江秀珍一位。
这个发现让三名选调生陷入了思考。如何让这些为乡村发展奉献了一生的老人们,在不便远行的情况下实现心愿?他们将这个“微心愿”通过网格管理体系迅速上报至村党支部和磁涧镇党委。
这正是河南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河南省委明确提出要健全“党建+网格”治理体系,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要求基层干部“迈开腿、张开嘴、敲开门、心连心”,精准感知群众需求。选调生编入网格担任民情联络员,正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环节。
组织引领聚合力,“慈文化”地标绽放新光彩
李子沟村党支部在接到选调生们反映的“微心愿”后高度重视,立即召开支部会议研究。“老人们朴实的心愿,正是我们基层党建工作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把党组织的关怀,通过具体活动送到群众心坎上。”支部书记耿高峰会上这样说。
有着深厚慈孝文化底蕴的李子沟村,位于磁河(原慈河)之畔,“慈孝文化”源远流长。村党支部决定,将传统慈孝文化与新时代党建要求相结合,策划了这场特殊的重阳敬老活动。
在磁涧镇党委的指导下,三位选调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年轻人创意,负责活动具体策划执行。镇文化站提供摄影支持,村内党员志愿者主动承担场地布置、老人接送等服务保障工作,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青年出力、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
“天安门前”定格幸福,基层治理彰显温度
活动当天,李子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热闹非凡。在清晰的天安门背景板前,老人们满怀期待地排队等候。选调生和党员志愿者们耐心地为每一位老人整理服装、梳理银发。
“头靠近一点,笑一笑!”在摄影师的指导下,结婚54年的江秀珍和张丙东夫妇紧紧相依,在“天安门”前拍下了人生第一张“结婚照”。老人激动地握着选调生的手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在天安门前照相,感谢党记得我们这些老人!”
截至10月29日,本次公益摄影活动共拍摄成片132张,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老人们的幸福晚年,也见证了基层青年干部扎根乡村、服务群众的担当与温度。
洛阳市新安县磁涧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李子沟村的这次实践,是磁涧镇深化“党建+网格”基层治理模式的优秀案例。下一步,洛阳市新安县磁涧镇将总结推广这一经验,推动干部下沉网格,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以网格为阵地,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和“服务员”,把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要求落到实处。(吴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