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泽赋能基层善治
安徽天长,古称“千秋”,唐始置县,是皖东崇礼敬祖、赓续文脉的精神沃土。近年来,该市以“礼润千秋”为核心理念,积极寻找传统文化创新融入基层治理的有效切口,探索出一条以文化润泽基层善治的新路径。
寿昌塔巍然矗立,思母亭檐角轻扬……天长市秦栏镇作为宋代二十四孝之一“朱寿昌弃官寻母”故事的发生地,深挖孝文化与家事、商事纠纷调解的契合点,把代际责任拓展为信任与规范的社会共识,提炼出“孝老爱亲、厚德善行,诚信做人、守法经营”十六字孝爱文化品牌。
依托“一心一园一室一站”(综治中心、孝亲文化园、秦栏法庭孝爱调解室、秦栏检察巡回工作站),秦栏镇组建由“好婆婆”“好媳妇”、商会会长等组成的调解队伍,形成“情理法交融”的调解特色,高效调处矛盾纠纷。2025年以来,该镇家事纠纷、商事纠纷诉讼调撤率分别为56.97%、62.35%,一批疑难复杂问题得到稳妥处置。“遇事找调解,评理先讲孝”已成为秦栏新风尚。
天长市将良好家风家训、淳朴乡风民俗、优秀传统美德融入基层治理,将“三反对三倡导”(反对高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倡导彩礼归礼、简约适度、文明婚庆)写入175个村(社区)村规民约。打造“非遗+婚俗”品牌,开展“我们的婚礼”主题活动46场,举办“集体婚礼”“村咖、福咖桌游会”等联谊活动30余场。新式婚礼在乡村共享“喜庆堂”温馨举行,婚俗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形成。
地名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天长市永丰镇因“永远丰收”之意得名,深挖农耕文化“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内涵,将“开秧门”农俗文化旅游节从单一农事庆典拓展为“农耕展演、非遗集市、稻田议事”三合一治理平台,通过开展“我为节庆作贡献”积分活动,助推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2025年皖东“开秧门”农俗文化旅游节吸引5000余名游客,带动消费60余万元。天长市万寿镇创新“万事好商量”工作法,深挖“寿”文化内涵,5年来开展“一碗长寿面”“万寿长寿宴”等活动100余场,年均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文旅收入持续增长,带动就业1200余人。
如今,在这片始称“千秋”的大地上,天长市将持续深耕创新,在基层善治的壮阔画卷上书写更多时代发展新篇。(姚永菲 刘玉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