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民警夏鑫:以“23+128”创新机制破题基层治理
作为重庆市涪陵区江南城区面积最大、全区人口最多的街道派出所,涪陵区公安局荔枝派出所肩负着特殊的平安使命——128平方公里的广袤辖区,辖27个村(社区)、267个网格,需管理户籍人口10.6万人、常住人口22.9万余人;作为全区政治商业核心区域,这里人口流动常年频繁,为治安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面对挑战,所长夏鑫带领荔枝派出所全体民辅警以创新破题、以赤诚办事、以坚守筑防的共同实践。从“科技+人力”的平安网络、“一校一策”的守护机制,到“三级联动”的反诈防线,他们将“群众事无小事”的信念融入每一项警务工作,为基层治理写下扎实而温暖的注脚。
协同破题:“荔刻动”机制织就“科技+人力”平安网
在荔枝辖区工作越久,夏鑫越发感到这里的治安形势与以往工作的乡镇截然不同:商圈密集、人口流动频繁,警情密度更高、诉求更多元,单靠警力难实现高效响应。经过深入思考,他在所务会上提出:“警力有限,但民力无穷,要用‘科技+人力’织就平安防护网。”这便是后来的“荔刻动”平安共建机制——依托可视化对讲机,推动指挥平台、基层智治中心、群防群治力量三级贯通,实现村社、内保单位信息实时共享,做强最小作战单元,构建“固定岗+流动哨”立体化巡防网络。
想法提出之初,质疑声并不少:“27个村社、175家内保单位情况复杂,协调难度大”“技术投入后效果难保障”……面对顾虑,夏鑫带领所领导和社区民警组成专项小组,连续半个月扎根社区走访。为说服一家关键内保单位加入,小组不仅带去辖区治安数据,还联合社区干部共同演示机制运行案例,三次上门沟通后,终于打消对方顾虑。如今,该单位已成为“荔刻动”体系中响应速度最快的成员之一。
在落地“荔刻动”可视化对讲系统时,夏鑫全程参与调试过程。一次测试中,他发现老年保安对设备操作不熟练,当即带着民警制作图文并茂的操作手册,还组织了12场“一对一”教学。这种“既要创新突破,又要落地生根”的务实作风,让“荔刻动”从模糊的概念变成了管用的“平安哨”——银行柜员发现疑似被诈骗群众能实时上报,社区网格员调解纠纷可视频连线,物业保安处理噪音投诉比民警到场还快65%。
“荔刻动”平安共建机制运行以来,累计调度群防群治力量独立处置非警务类警情2800余起,组织成员单位共计230余名群防群治力量参与治安隐患排查200余次,发现并消除消防隐患20余处、治安风险点10余个,通过“荔刻动”就近调解的方式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纠纷340余起,控制矛盾纠纷发展态势570余次,辖区伤害类警情、刑事警情同比分别下降12.15%、27.38%。“荔刻动”平安共建机制已经成为荔枝派出所探索基层智治路径、赋能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
多方联动:“一校一策”筑牢校园与民生守护屏障
“夏所长手机里存着不少群众号码,但每次回访后,他都会把问题记在派出所的‘民生台账’上,带着我们一起解决。”这是荔枝派出所民警对夏鑫的印象。在他看来,警务工作不是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团队与群众共同参与的“协奏曲”,尤其是关乎孩子安全的事,更需要民警、学校、家长拧成一股绳。

夏鑫(左)实地查看校园安全措施
此前,派出所接到多起校园周边安全的反馈,夏鑫立即与社区民警一起实地调研:早高峰时,接送车辆拥堵,低年级学生在车流中穿行;傍晚摊贩占道,窄小的通道里,有孩子险些被倒车的电动车剐蹭。问题汇总后,派出所联合街道办、学校、家长代表一起商量对策:早晚高峰设“护学岗”,由民警与家校志愿者共同引导交通;协调市政部门加装减速带与反光标识;为兼顾通行与摊贩营生,联合相关部门划设临时经营区。
为进一步筑牢校园安全屏障,荔枝派出所将校园安全保卫活动与“荔刻动”平安共建机制有机结合——针对辖区商圈密集、学生周末易聚集的特点,联合商场保安组建“安全观察员”队伍,一旦发现学生间冲突等安全隐患,观察员便立即通过“荔刻动”平台实时上报派出所,确保隐患快速处置。去年以来,已通过这一联动模式及时化解12起潜在矛盾。这些举措赢得学校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学校家长群里,常有家长晒出民警护送孩子过马路的照片,留言说“看到警服蓝,心里就踏实”。
合力筑防:三级反诈体系守住辖区群众“钱袋子”
在辖区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持久战中,夏鑫始终是队伍里咬紧牙关不松劲的“主心骨”。他深知“反诈没有捷径”,带领全所把反诈防线筑在社区网格、商圈楼宇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让反诈宣传真正入脑入心,他牵头建起“所领导包片、民警包格、群防力量包点”的三级责任体系,联合社区、物业、银行等单位组建“反诈联盟”。针对老年人易受骗、学生缺警惕的特点,他带着民警联合社区针对辖区易受骗群体逐户开展走访,用身边案例为群众敲响警钟;通过设计不同版本的《反诈承诺书》,在校园里让学生带着家长签,在菜市场让商户带着邻里签,物业带着居民签,商场带着商铺签……在荔枝派出所全体民辅警的持续攻坚下,近9万份定制化的《反诈承诺书》,不仅顺利签批到位,更真正转化为群众的防诈意识与行动自觉。

进行反诈宣传
为了让反诈融入日常,他又琢磨出“线上+线下”的持续发力招:每天让社区民警在600个业主群里推送反诈日报,在人流密集的小区门房的广播里,循环播放着民警录制的方言防骗提醒……这些努力渐渐有了回报:去年,辖区居民刘婆婆接到“假客服”电话,说她的银行卡涉嫌“洗钱”,要她把钱转到“安全账户”,刘婆婆想起小区广播里的提醒,赶紧给社区民警打电话核实,成功避免了3万元损失;今年3月,辖区某银行柜员发现一位老人要给陌生账户转10万元,说是“投资养老项目”,柜员立即联系民警,民警赶到银行,用类似案例耐心劝说,最终让老人醒悟。
在夏鑫和全所民辅警的不断努力下,荔枝辖区实现了连续4年电信诈骗发案量及被骗金额的双下降,从21年到24年,辖区居民因电信诈骗损失金额减少近2200万元——数字背后,是夏鑫带着队伍一天天啃硬骨头的韧劲,是把“防住骗”当成“守住心”的执着。
从“一校一策”的定制化守护、“荔刻动”平安共建机制织就的“科技+人力”平安网,到多措并举筑起的反诈防线,夏鑫将“群众事无小事”的信念化作件件民生实事,写下一张张亮眼的“民心答卷”,更是基层警务工作者以实干架起警民连心桥、以创新激活治理效能、以坚守守护一方安宁的生动见证,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写下了温暖而坚定的注解。(涪陵区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