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向的“鱼水情”,共促发展的“同心圆”
在推进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各项事业中,党员与群众不是“两张皮”,而是“一家人”,唯有始终保持“鱼水相依”的紧密联系,才能凝聚起攻坚克难、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党员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要主动“沉下去”听民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是党员开展工作的“指南针”。党员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决策,而要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走进田间地头、社区院落,与群众拉家常、听真话。有的党员通过“民情日记”记录群众诉求,有的依托“党员联系户”制度定期走访,有的在“村民夜话”中收集意见——正是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心贴心”的交流,让党员能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也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
群众是支撑党员的“坚强后盾”,要积极“站起来”共参与。党员的作用发挥,离不开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各项事业的推进,更需要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乡村振兴中,群众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党员带头试种新品种、探索新模式,群众跟着干、一起闯,才能让特色产业落地生根;在基层治理中,群众是矛盾化解的“当事人”,党员牵头组织“议事会”,群众主动表达诉求、协商解决问题,才能让社区更和谐、乡村更稳定。从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到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再到为村集体发展出谋划策,群众的每一份参与,都是对党员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党员与群众同心,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历史和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党员与群众联系紧密、同心同德,事业就能顺利推进;什么时候脱离群众、背离民意,工作就会遇到阻碍。无论是脱贫攻坚中党员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还是疫情防控中党员与群众“心连心、共坚守”,都印证了“党群同心,其利断金”的真理。新时代新征程,党员更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办;群众也要相信党员、支持党员,主动参与到家乡建设、社会发展中来。
党员与群众,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党员真心为民、群众积极参与,始终保持“鱼水情深”的良好关系,才能凝聚起无往不胜的力量,共同书写基层发展、民族复兴的美好篇章。
(文/黎川县社苹乡人民政府 叶璐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