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式”养老持续升温 “银发经济”催生更多新机遇
越来越多老年人选择在冬季前往温暖地区过冬,形成“候鸟式养老”的生活方式。新年到来,广西北海迎来全国各地的游客,“候鸟式”旅居经济持续升温。近期,在广西北海国际客运港,各地游客尤其是来自北方的“候鸟”中老年人群逐渐增多。现场有热闹的民俗歌舞表演,还有品类丰富的当地文创饰品,以及特色美食,让来到北海的游客大饱眼福和口福。旅居广西北海的人数从2018年的15万-16万人次,增长至2019年的近20万人次,到2023年已超过50万人次。
“候鸟老人”通过季节性迁徙消费有效带动了迁入地的经济增长。候鸟老人旅居期间会产生食宿、交通、医疗、文化等多元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增长。云南通过适老化服务配套(如适老化农贸市场、医保跨省结算、旅居住房等),满足老年人日常需求,年带动相关产业营收突破3000万元。 “候鸟老人”可以促进银发旅游经济发展。广西通过“候鸟经济”推动观鸟旅游与林下经济融合,带动林农年均增收3万元,形成“观鸟——食宿——采摘——科普”一体化体验模式,实现生态转化经济效益。
候鸟式养老其实也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传统上,中国老年人更倾向于在家庭中养老,尤其是与子女在一起生活。子女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他们往往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老年人。因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行动能力逐渐下降,他们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关注。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风俗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老年人需要更多的适应和调整。因此,这种养老方式需要老年人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条件。虽然老年人的经济条件逐渐改善,但是候鸟式养老需要较高的经济投入和时间成本。老年人需要承担不同地区的住宿、交通、医疗等方面的费用,同时还需要适应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这些都需要老年人和子女付出较多的努力和代价。
“候鸟老人”指随着季节变化选择温暖地区旅居养老的老年人群体,近年来银发经济升温为这一现象提供了更多支持。适老化服务已逐步覆盖日常。如云南省昆明市五里多农博广场等农贸市场通过适老化改造,增设带扶手座椅、安全指示牌、健康服务等设施,日均服务超3万老年顾客。数字化服务将大大提升旅居老年人的生活体验。西双版纳推出无长期合约的旅居宽带服务,方便老年人灵活使用网络。部分农贸市场引入理发、缝补等便民服务,价格低至6元起,并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遂川县委宣传部 谢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