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41万人“大水缸” 兴国县鼎龙派出所“十户联防”筑牢水库水源安全屏障
作为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城及周边10个乡镇41万余人口的重要饮用水源地,兴国县鼎龙水库承担着供水安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责任。面对水源地“线长面广、人为活动隐患难控、污染风险复杂”等管理难题,兴国县公安局鼎龙派出所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推行“一点两防三赋能”工作法,走出一条具有水源地特色的“十户联防”新路径,有效整合沿岸居民、管水员、生态志愿者等力量,组建“共建共治联盟”,构建起“邻里守望、风险共防、清水永续”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织密联防网络,夯实组织根基。鼎龙派出所构建起“派出所指导、村委组织、群众参与”的三级联防架构,按照“相邻相近、便于管理”原则,以十户左右为基准,在取水口、岸线、汇水区等关键区域科学划分联防单元,推选有威信、熟悉水情的党员或村民担任联防长,将水厂职工、库区保洁员、沿岸居民、环保志愿者等纳入联防体系,形成“户为基点、长通单元、脉络活全域”的联防网络。同时,明确联防户“巡查员、信息员、宣传员、前哨员”四重职责,重点开展违规垂钓、游泳、排污、倾倒垃圾及破坏设施等风险行为的日常巡查与上报,并配备救生圈、警示哨等简易处置装备。自“十户联防”机制运行以来,已累计劝阻非法垂钓21起,成效初显。
人防技防融合,提升防控效能。鼎龙派出所坚持人防与技防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水陆空”立体防护体系。在人防方面,建立“岸线步巡+水面舟巡+无人机巡”三维巡查机制,在重点时段加密巡防频次,并结合“水美家安”专项行动,同步开展防溺水与水源保护宣传。在技防方面,于关键部位布建智能感知设备,将数据全量接入治安“三张图”平台,实现异常情况智能识别、实时告警;建立联防微信群,落实“隐患随手拍”机制,确保隐患秒级上报、指令快速直达,形成“人机互动、精准调度”的高效模式。
“警方提醒,请立即远离危险水域。”国庆期间,鼎龙水库码头有五人翻越护栏进入危险区域拍照,智能摄像头立即锁定目标并发出语音警告,治安“三张图”平台同步弹出实时画面与位置信息。民警陈浩文迅速调度附近巡逻的“十户联防”队员,在3分钟内抵达现场完成劝阻,展现了快速响应与高效处置能力。
聚焦风险防控,筑牢安全屏障。针对水源地面临的污染、溺水、破坏三大主要风险,鼎龙派出所精准施策,强化三项赋能。一是常态化开展水源安全检查,对防护设施、水质状况、人为活动等进行细致巡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多形式深化宣传教育,通过案例宣讲、设置警示标识、入户走访等方式,提升群众护水意识与守法自觉。三是强化多部门联动,定期联合环保、水务、乡镇等单位开展联合执法与应急演练,形成信息共享、联动处置的工作闭环,共同筑牢水源安全防线。
“‘十户联防’就像一根纽带,把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用最接地气的‘邻里守望’,激发了大家守护家园清水的共同意愿,也让安全感流淌在碧波里,温暖在大家的心坎上。”家住水库旁的村民钟大姐感慨道。
如今,在“一点两防三赋能”工作法的有力支撑下,鼎龙水库“十户联防”机制已深深植根于水源保护的日常实践,将“邻里守望、风险共防、清水永续”的美好愿景转化为可感可及的生动现实。一泓清流绵延不绝,既是自然的馈赠,更是警民携手、同心共治的成果写照。(文/陈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