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筑牢党建根基的 “生命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风建设:筑牢党建根基的 “生命线”

2025-10-31 10:46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作风是党的形象“晴雨表”,更是党建工作落地见效的“试金石”。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抓党建必须强作风,只有以过硬作风拧紧责任链条,才能让党的建设真正扎根基层、惠及群众。

作风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压舱石”。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到新时代“钉钉子”精神的践行,作风问题始终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仅让政策落实“打折扣”,更会疏远党群干群关系。试想,若调研变成“走马观花”,服务沦为“嘴上功夫”,党建工作便会失去群众根基,沦为“空中楼阁”。

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方能激活党建“新动能”。一方面,要聚焦“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解决难题,以“头雁效应”带动作风转变;另一方面,需健全监督机制,将群众评价纳入作风考核,让“虚功”变“实招”。当党员干部把“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把“服务窗口”设在群众家门口,党建工作便有了温度与力量,党的执政根基也会更加牢固。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建工作没有“休止符”。唯有始终以严的基调抓作风、以实的举措强党建,才能让党始终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激活事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高素质干部队伍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更是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顶梁柱”。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既是时代要求,更是使命所系。

高素质干部,首在“政治过硬”的底色。“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政治素质是干部的立身之本。从脱贫攻坚一线坚守的“攻坚队长”,到抗疫战场上冲锋的“白衣指挥官”,那些让群众铭记的好干部,无一不是把“两个维护”融入血脉、把为民初心扛在肩头。若干部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方向有偏差,即便能力再强,也难以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可靠人”。唯有以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以政治历练锤炼忠诚品格,才能让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在风浪考验面前不退缩。

高素质干部,贵在“本领高强”的底气。新时代面临新挑战,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数字化改革到乡村全面振兴,每一项任务都对干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有的干部面对新领域“本领恐慌”,遇到新问题“束手无策”,根源就在于能力更新跟不上时代步伐。这就需要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让干部在项目建设、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主战场”经风雨、见世面,在解决“烫手山芋”、处理“复杂矛盾”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真本领。

高素质干部,重在“作风优良”的底色。“干部作风是群众看党的‘第一眼’”,作风连着民心,也关乎事业成败。有的干部搞“形象工程”“数字政绩”,有的对群众诉求“推拖绕”,不仅损害党的形象,更凉了群众的心。高素质干部当以“求真务实”为标尺,把“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把“问题清单”变成“成效清单”;以“清正廉洁”为底线,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始终做群众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贴心人”。

干部强则事业兴,队伍硬则发展稳。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非一日之功,需在“选、育、管、用”上持续发力。唯有让更多政治硬、本领强、作风实的干部脱颖而出、担当作为,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文/黎川县湖坊乡人民政府 黄飒逵)


【责任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