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党员发展与管理:为党的肌体注入 “新鲜血液”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机活力与执政根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既要严把“入口关”吸纳优秀力量,也要筑牢“管理关”激发党员活力,才能让党的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坚强力量。
严把“入口关”,让“新鲜血液”质优量足。党员发展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绝非“广撒网”的简单任务,而需“精挑细选”的严谨考量。要深入考察发展对象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行和群众口碑,杜绝“人情党员”“关系党员”,防止“带病入党”;要注重源头培育,针对青年农民、产业工人、知识分子等重点群体,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引导他们在服务群众、攻坚克难中锤炼党性,让入党成为思想上的自觉、行动上的追求。唯有把好“入口”,才能确保每一名新党员都成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的“好苗子”。
筑牢“管理关”,让“细胞活力”持续迸发。党员发展不是“一入了之”,后续管理更需久久为功。现实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有的党员组织生活“缺席”,把党员身份当“摆设”;有的党员服务群众“缺位”,忘记初心使命。破解这些问题,关键要靠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一方面,要严肃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让党员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锤炼党性,杜绝“特殊党员”;另一方面,要搭建服务平台,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应急处突等一线亮身份、作表率,让党员作用“看得见、摸得着”;同时,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党员及时表彰,对不合格党员依规处置,形成“能上能下”的鲜明导向。
党员发展与管理,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做好这项工作,既要以“严”的标准守住质量底线,也要以“暖”的举措激发党员热情。唯有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起磅礴力量。(文/黎川县洵口镇人民政府 黄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