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石榴红:一个多民族社区的“团结密码”
深秋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天空湛蓝如洗。走进花土沟镇团结路社区,就仿佛踏入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民族团结画卷,各族居民在这里和谐共处,携手绘制着美好生活的蓝图。社区主干道两侧,宣传栏上张贴着各族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活动的照片,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一张笑脸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民族团结一家亲。
“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建设‘七新石榴籽家园’,促进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和谐共处的社区环境。”10月18日,面对“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看海西全媒体采风团队,社区党支部纪检委员李娟道出了这个戈壁社区的“团结密码”。
成立于2007年7月的团结路社区,坐落在茫崖市花土沟镇,是一个拥有385户1087人的多民族社区。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各族群众在此毗邻而居。谁能想到,这个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的模范社区,昔日只是戈壁滩上的一个普通聚居点。

李娟(左)在介绍社区相关情况。蔡得军摄
转变的钥匙,是社区探索出的党建“七新”工作法。近年来,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造性地成立书记工作室,推行“红石榴”党建联盟四步工作法,发挥网格支部共驻共建作用,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团结路社区,民族团结可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李娟说。社区里,各族居民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不同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绘就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民族团结画卷。
今年8月,团结路社区的“青苗课堂”逐渐热闹起来。这个以“课业辅导+多元活动”双轨模式为载体的创新实践,正成为构建各族青少年互嵌式成长空间的重要平台。

青苗课堂。茫崖市委宣传部供图
“课堂返乡在校大学生、专业社工、专职教师组成的‘民族团结·青苗同行’志愿团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针对数学、物理、英语等重点学科开展精准辅导,让孩子们从‘被动听’变成‘主动学’,在解题思路的碰撞、知识点的梳理中,各族青少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李娟说。
据了解,“青苗课堂”的精彩不止于课业辅导。在“民族团结”核心主题下,社区邀请红十字星辰赈济志愿者开展应急知识科普,教授心肺复苏、伤口包扎、防灾避险等实用技能。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示,各族学生分组参与模拟演练,在协作实践中提升能力、增进信任。

社区居民的各种手工艺品。蔡得军摄
从戈壁滩上的聚居点到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的模范社区,团结路社区用实践证明了:当各族群众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戈壁也能变成绿洲,荒漠也能绽放鲜花。在这里,民族团结的种子已深深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并不断焕发出蓬勃生机。
如今,这个戈壁社区继续用行动诠释着:民族团结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微笑、每一次搀扶、每一份理解与包容。在这片热土上,各族群众正携手并肩,共同书写着更加灿烂的明天……(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委宣传部 蔡得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