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县恩江二小创新打造“内生型”书法课后服务模式
本学期以来,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恩江第二小学的课后延时服务时段,总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孩子们在专业教学视频的引导下,于方寸格间挥毫运笔,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既是学校“品欧公文化,育最美少年”办学特色的生动实践,也是一项破解现实难题的教育创新。

难题巧破:“内生型”团队开发校本课程。面对专业书法师资短缺的共性难题,恩江二小立足本土,深度挖掘“欧公故里”文化资源,创新打造“内生型”软笔书法教师团队。学校遴选有书法特长的教师组成核心团队,并得到校领导的全程参与和高度重视。该团队系统性研发了一套专用于课后服务的软笔书法视频教学课程,将教学过程前置化、标准化。 “通过提前录制教学视频,我们不仅化解了师资不均的瓶颈,更确保了教学内容的规范与精准,让每个班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同等优质的启蒙教育。”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模式实现了从“依赖外援”到“自我造血”的转变,推动了书法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
课程深耕:体系化教学契合成长规律。课程主要面向三至五年级学生,固定在每周二或周三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开展。教学内容经过精心设计,紧扣学生认知规律,构建了循序渐进的科学体系:从执笔姿势、运笔方法等基础入门,到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的精讲分析,再逐步引导至经典碑帖临摹与简单创作。这套层层递进的课程,确保了学生能够稳步提升书法技能,扎实地走进书法艺术的世界。

三维共赢:文化育人结出丰硕成果。此项举措有效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三维协同发展。
学生层面,不仅在笔墨游戏中培养了书法兴趣,更在横平竖直间锤炼了耐心与专注,审美素养与文化认同感显著提升,切身践行着“最美少年”的成长内涵。
教师层面,核心团队成员在课程研发与视频录制过程中,教学研究与专业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成长。 学校层面,成功形成了一套“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校本书法教育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品欧公文化”的办学内涵,为区域中小学提供了利用本土资源破解课后服务难题、落实文化育人的鲜活样本。
如今,软笔书法课已成为恩江二小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它不仅是“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的有效延伸,更是学校将深厚文化底蕴转化为育人优势的成功探索,让欧公精神在新时代少年的笔端得以传承与焕新。(文/图 曾庆芳 黄美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