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以循环农业为笔 书写乡村共富答卷
遂川县巾石乡邓文光家庭农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巾石乡新安村,成立于2017年2月,注册资金50万元,以种养、销售及乡村观光采摘为主要经营业务,发展莲鱼、莲虾种养结合模式。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上,遂川县巾石乡邓文光家庭农场走出一条农业-生态-致富的道路。
返乡转型:农场主从“异乡务工”到“田间创业”。早年的邓文光,因家庭贫困早早辍学南下务工,体力型工作仅能维持生计,家中年迈父母与年幼子女的牵挂,让他坚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2008年回乡后,面对50多亩闲置土地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他萌生了承包土地搞种植的想法——尽管起初因“缺资金、没技术”遭农户质疑,但在村党组织协助下,他最终说服农户,迈出创业第一步。
农场的诞生与转型:从单打独斗到体系探索。遂川县巾石乡邓文光家庭农场(以下简称农场)的发展之路,始于最初单一的5亩莲子种植困境。尽管收获了5000多斤,但由于销路仅依赖乡镇赶集且价格受天气影响波动极大,农场一度陷入困境。2019年转机源于政府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和产业指导下,通过系统学习生态养殖理念与绿色生产技术,农场打破传统思路,探索出“莲鱼共生、莲虾共养”的循环农业模式,这一模式成为农场融入当地农业经营体系的关键一步,不仅解决了发展难题,还实现了规模的跨越式增长,从最初的50多亩扩展到如今的400多亩。
循环赋能:从“单一种养”到“一田多收”。农场依托生态循环理念,构建起“种养结合、资源循环”的产业体系:用养猪粪便还田肥地,促进莲子田里鱼、虾、泥鳅生长;莲子净化水质、杜绝农药化肥,既保证莲子甜嫩安全,又让水产品肉质鲜美。产业升级带来产量与效益双提升:农场从最初50多亩扩展到400多亩,2024年莲子亩产达40万斤、年产值80万元,水产品销量2000多斤、销售额3万元,形成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良性循环。
带富共兴:从“个人致富”到“乡亲同行”。“大家富,才算富”是农场的发展理念。农场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还建立了多层次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各方,通过多种方式带动乡亲共同发展:一是无偿技术共享:农场主将自己摸索出的莲鱼、莲虾种养核心经验倾囊相授,降低了农户入行门槛,带动50多户农户发展循环农业;二是土地流转增收:通过土地流转盘活了闲置资源,让农户获得稳定租金,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就业岗位带动:在莲子采摘季农场吸纳20多名村民务工,并热心指导遂川县禾源镇洞溪村残疾人的井冈白莲种植技术基地,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解决了本地就业问题。
在农场的带动下,新安村从“无人种莲”成为“上百人参与”的热闹景象,带动周边农户也跟着做起了生态种养。此外,农场还跨区域帮扶,为赣州、吉安多地乡镇提供乡村靓化工程的种苗技术,让致富经验辐射更广。
链上增值:从“本地销售”到“走出乡关”。农场由最开始的“赶集零售”莲产品到如今成功将优质莲子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并依托莲资源发展观光采摘产业,吸引了大批游客,实现了从单一种植到产销融合的华丽转身。
如今,农场以循环农业为基、以共富情怀为魂,生动诠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带领着乡亲们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态农业新时代。
农场的发展历程,是新时代家庭农场扎根乡土、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是家庭农场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范例。它有效见证通过创新生态循环模式,家庭农场可以实现自身发展与农民增收、产业升级的有机统一。
今后,农场继续将以产业链延伸、科技赋能和联盟共建为新抓手,向着产业融合更深、联农带富更广、品牌影响更远的目标迈进,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力量。(文/钟桥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