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慢牛”躺赢
当我们热议“鞭打快牛”的不公时,与之相伴的,则是“慢牛”的安然躺赢。工作中,一些机关单位中存在“鞭打快牛”现象,能者多劳却疲于奔命,庸者闲适却安然无恙。这种“快牛”累垮、“慢牛”躺赢的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若说对“快牛”的过度使用是一种显性的不公,那么对“慢牛”的过度宽容则是一种隐性的懈怠。工作中,有些干部习惯于节奏慢、标准低,重任面前畏缩不前,若管理上缺乏有效引导与约束,这种状态便会在“干多干少差别不大”的氛围中固化,将“不犯错”奉为圭臬,最终导致个人能力停滞,单位整体效能下滑。
“慢牛”之所以能“躺赢”,根源往往不在个人,而在于管理机制的钝化。评价标准若过于模糊,过于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就容易让踏实做事者可能因小失误受责,而敷衍塞责者反因“不出错”显得稳妥。当对效率低下、质量平庸的行为止于提醒,缺乏必要的问责与触动,宽容就变成了纵容。“慢”会从个体行为演变为一种集体惯性,甚至形成“谁担当谁受累”的负面导向,实质上是管理责任的缺失。
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组织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全面客观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要注重区分做了与做好了、努力与成效,避免简单以有无出错或是否加班作为评判标准。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评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教育培训等直接挂钩,让慢牛不再安逸、躺平再无市场,推动形成人人争当快牛、快牛更有奔头的生动局面。
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严管,也要厚爱,既要压担子,也要搭台子。要推行必轮岗交流,打破思维定式和舒适区,通过导师带徒、结对帮扶、专项培训等方式,针对性地帮助“慢牛”补齐能力短板,提升其“愿为”的自觉和“善为”的本领,引导他们从“旁观者”向“参与者”乃至“主力军”转变。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团林苗族乡人民政府 滕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