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市海会镇:写好“民情日记”,做好“关键小事”
“以前我们村引水沟年久失修,跑冒滴漏严重,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现在管网改造后全天都能用水,方便多了!”指着沟渠里面清澈见底的水,江西省庐山市海会镇海会社区南头桥陈大爷满脸笑容。南头桥的变化是海会镇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一个缩影。
为民办实事,如何提高群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海会镇给出的答案是上门“问计问需”,以“民情日记”为抓手,开展“百名干部进百村”行动,制定干部包挂明细表,因地制宜区分重点走访对象及遍访对象,对于群众的呼声一旦“入账”,不“还清”决不罢休。

“彭山村葡萄滞销,葡萄园老板希望能帮请镇里的小章书记来葡萄园开个专场直播,清掉剩余库存。”彭山村干部在例行走访时,在日记本写上了这句话。按照民情日记处理流程,村里及时将该问题反馈到了镇党建办,经过党建办周密安排,小章书记的直播间来到了葡萄园,仅单场直播销售额就达3000余元。
“民情日记”如何记到百姓心坎上?
“记什么”是跟着群众需求变化而改变,既一如既往关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也记录下老百姓日益旺盛的多元需求。海会镇按照“切口要小、普遍受益、急事优先”的基本原则,将“民情日记”收集的事项分为便民利民类、环境改善类、关爱帮扶类、文化体育类。

“我们的公墓建的很好,但是缺乏护栏等安全设施,在扫墓的时候存在安全隐患,希望能加装护栏。”园艺社区干部在例行日常走访时接收到这个问题。经镇党委政府综合研判,为回应群众诉求,立即由专班人员现场勘查,投资30余万元建设护栏项目,完成了民情日记闭环管理。
如何避免“民情日记”的一记了之?
“民情日记”是一种工作手段和方法,记录本身不是目的,发现和解决问题才是根本。记的是民情,考的是干部,验的是作风。无论是以怎样的形式记录,一本“民情日记”好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将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实实在在、桩桩件件地解决好。
为避免只记不做的问题,海会镇探索实行群众回访制度,“民情日记”记下的问题到底有没有闭环解决,“为民服务行不行,要让群众评一评”。杜绝纸上谈兵、光说不练,只有把一个个问题都解决了,“民情日记”才能永久焕发生命力。截至目前,由群众来检查认可62件民生实事,满意率达100%。
从一本本民情日记发现问题,到一册册民生台账精准画像,再到解决一个个问题,是集中整治走深走实的生动体现,它不仅密切了干群关系,更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清单,切实转化成了充满获得感的“幸福账单”,为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家庭和谐提供了有效路径。(文/图 吴业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