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三向发力淬炼红烛先锋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教育体育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党员干部能力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一把手”政绩观教育能力提升工程为龙头,将打好能力作风攻坚战作为推动教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聚焦“关键少数”,系统施策、精准发力,构建起以“铸魂”立心、“提能”砺刃、“守纪”铸盾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全面锻造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持续激发教体系统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强劲动能。
铸魂立心,把稳“方向盘”。一是抓实理论武装。始终将强化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规范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构建起“书记带头示范学、党员干部集中学、教职工分层跟进学”的三级联动学习机制,确保理论学习全员覆盖、入脑入心。党委书记率先垂范,为全区学校党组织书记、校级干部及局机关全体干部讲授专题党课,以上率下,带动全系统党组织书记和党员教师纷纷走上讲台,讲党课、述心得、谈体会,在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中,有效引导广大干部教师深刻领悟“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从思想根源上校准政绩观、把稳方向盘。二是抓好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深入实施“书记领航工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堵点难点,引导各校党组织书记主动认领关键项目、牵头攻坚。依托“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推动党建与业务在项目上融合、在实效上检验,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2025年以来,全系统各党组织书记共牵头领航项目33个,召开专题调度会8次,推动解决基层实际问题30余个,“软引领”有效转化为了“硬支撑”。三是抓牢责任落实。以修订完善的学校办学绩效管理办法为抓手,对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职责和推动发展实绩实行单项考核、重点加权,有效传导压力,确保“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到实处。同步健全“月抽查、季通报、年述职”的动态监管机制,将日常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的关键依据,形成闭环管理,推动党组织书记真正把党建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中。
提能立能,锻造“宽肩膀”。一是强化头雁护航。树牢“书记抓、抓书记”理念,每年紧抓春、秋季开学契机,对全区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轮训。常态化开展“书记(校长)研讨”活动,从书记校长到副书记、副校长,再到校级干部全覆盖,2025年,以“一校一品”为研讨主题,采取经验分享、研讨交流等方式,全面提升书记、校长能力素质和办学治校水平。吉州区“书记(校长)研讨”活动已持续开展五年,培训校级党员干部达2000余人次,培育出一批优秀的党组织书记和青年党员干部。二是强化名师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名师工作室、学科研修基地等平台作用,扎实推进党员教师“双培计划”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目前,全区中小学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中“双带头人”比例已达86.7%,党组织在教育教学一线的骨干带头作用持续增强。三是强化青蓝育苗。持续深化“师徒结对”青蓝工程,举行全区教体系统百名党员教师示范课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通过微宣讲、示范课的形式,为青年党员教师搭建互学互促、展示才华的舞台,助力青年党员教师快速成长。
守纪立规,绷紧“高压线”。一是严纪律。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部署、培训、指导“三个到位”,抓细抓实各项工作任务,一体推进学查改,推动教体系统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同时,加强党员干部警示教育,通过案例剖析、制度解读与风险排查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将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转作风。坚持“培仁师、育能师、树人师”思路,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典型引领,聚焦有偿补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执纪问责,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教书育人的良好生态。三是强治理。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以深化全省基础教育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为契机,纵深推进校园餐、教辅征订“两个突击战”集中整治,采取通报、约谈等多种方式强化警示效果。整治以来,全区共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余个,解决民生实事60余个,完善相关制度50余项,移送纪检监察部门线索20余条,党纪政务处分20余人,约谈批评教育22人;追缴、退回金额600万余元,查处1家违规配送企业并列入“黑名单”管理。(文/ 宋建明 周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