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与史诗交响的碰撞:蒲锦扬在《黄河大合唱》中的高光时刻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打击乐与史诗交响的碰撞:蒲锦扬在《黄河大合唱》中的高光时刻

2025-10-13 14:04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洛杉矶爱乐开启2025/26乐季,合唱与交响的协同成为秋季舞台的主旋律。在这一新季节点回望,8月23日晚,一场跨越文化与历史、融合东西方音乐力量的大型音乐会——《黄河大合唱》在同一城市的迪士尼音乐厅震撼上演。来自中美两国的300余位音乐家联袂呈现这部中国音乐史诗作品,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青年打击乐艺术家蒲锦扬作为交响打击乐手,为整场音乐会注入节奏之魂,以鼓声勾勒历史记忆,以击打展现民族精神,成为当晚不容忽视的节奏核心。

民族史诗登陆洛城:中美艺术家共谱《黄河》

本次《黄河大合唱》音乐会由美国华人社团联合会与美国中国洛杉矶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演出地点选在世界级艺术殿堂——洛杉矶迪士尼音乐厅,吸引超过2000名观众到场聆听。音乐会阵容堪称庞大,南加州地区多个知名交响团体与合唱团共同组建临时联合乐团,邀请包括张亮(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指挥)、何塞·路易斯马尔多纳多博士(Jose Luis Maldonado,美国歌剧奖获得者)等中美音乐家共襄盛举。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是一场艺术演出,更是一场文化与记忆的传承仪式。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副总领事黄洪江与联邦众议员赵美心也在现场致辞,强调中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携手抗敌的历史,呼吁当今时代应继续推动团结与和平。

交响打击乐手 蒲锦扬

剧烈情感下的节奏表达:打击乐的艺术处理

作为交响打击乐手,青年艺术家蒲锦扬在本场演出中承担了贯穿全场的节奏与能量“底座”。从打击乐的角度看,《黄河大合唱》并不只是技巧层面的挑战,更是艺术表现力的较量。蒲锦扬以极富舞台张力的演奏方式,将鼓声从“节奏”升华为“情感叙事”的工具。他在不同乐章中对鼓点力度、节奏松紧、音色变化的精准拿捏,让整场演出层次分明、气势磅礴。

在高潮乐章《怒吼吧!黄河》中,蒲锦扬的鼓点先是潜伏、滚动、酝酿,随即猛然爆发,犹如民族的怒吼穿越时空,引得全场观众自发起立致敬。整场演出结束后,观众掌声持续数分钟,其专业素养与现场控制力得到组委会与乐界同行认可。许多人表示,打击乐部分如同战鼓催征,将音乐情绪从欣赏层面拉升到历史参与感。

《黄河大合唱》音乐会现场

中美观众共鸣:鼓声成为文化桥梁

“我虽然听不懂中文,但那一声声鼓响让我感受到力量。”在演出结束后,一位名叫马修·江恩的美国观众表示,《黄河大合唱》让他联想到父辈讲述的太平洋战争记忆。“日军当年不仅侵华,还袭击珍珠港。听到这样的音乐,我能理解中美当年为何并肩作战。”

不仅是美国观众被感动,现场多位华裔听众表示,《黄河大合唱》提醒他们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特别是在如今国际局势多变的背景下,中美音乐家共同演绎此作品,体现出超越语言与国界的和平愿景。

从舞台一角走向艺术前线:蒲锦扬的成长轨迹

此次演出对蒲锦扬而言,既是一次专业能力的全面展现,也是其在中大型交响合唱作品中的又一次突破。作为一位成长于多元文化语境下的青年音乐家,蒲锦扬始终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打击乐技巧与西方交响体系结合,探索具有国际表达力的中国声音。

在这场千人瞩目的国际舞台上,他以节奏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不仅奏响了《黄河》的时代回响,也展示出新一代华人音乐家的技术水准与文化自觉。(朱乔可)


【责任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