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中心:一扇门里藏着“为民服务”的大温暖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区服务中心:一扇门里藏着“为民服务”的大温暖

2025-09-30 09:3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王姐,您别急,养老金认证我帮您在手机上操作好,以后有问题随时来!”社区服务中心的小李一边说着,一边手把手教独居老人王阿姨点屏幕;隔壁窗口,工作人员正耐心给刚搬来的租客讲解居住证办理流程,桌上还放着打印好的“材料清单”;门口的便民角里,血压仪、雨伞、充电宝整齐摆放,不时有居民进来歇脚、求助——这扇不大的门里,藏着社区工作人员最实在的“为民温度”。

社区服务中心不是“办事柜台”,而是居民的“暖心驿站”,工作人员的脚步,总追着群众的需求跑。天刚亮,他们就带着工具去老旧小区排查漏水管道,生怕雨天影响居民出行;午休时,手机从不离身,接到独居老人的电话,放下饭碗就去送药;周末也不闲着,组织志愿者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打扫卫生,或是在广场上摆起“政策咨询摊”,把医保报销、养老补贴的好政策讲给大家听。他们记着谁家孩子放学没人接,想着谁家老人需要定期体检,把居民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用脚步丈量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耐心化解每一个难题。


居民眼里的“麻烦事”,在他们这儿总有“暖心解法”。孩子放学后没人管?社区服务中心立刻办起“四点半课堂”,工作人员轮流当“临时家长”,辅导作业、组织活动;独居老人吃饭难?他们协调开办社区食堂,每天把热乎饭送到老人家里,还不忘问问“今天的菜合不合口味”;疫情期间,居民买不到生活物资,他们凌晨就去批发市场抢菜,再挨家挨户配送,防护服里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却从没人喊累。这些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是居民最需要的“及时雨”——他们用“多跑一步”,换来了居民的“少跑弯路”;用“多问一句”,让居民的“揪心事”变成“放心事”。


很多居民说,社区服务中心像“第二个家”,而工作人员就像“家里人”。他们或许记不住所有人的名字,却能叫出张阿姨、李师傅的日常需求;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能在居民需要时“随叫随到”。这扇门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您放心,交给我们”的承诺;没有冰冷的流程,只有“有困难,我们帮您”的真诚。正是这些平凡的社区工作人员,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把“为民服务”的初心,变成了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其实,群众对“好服务”的期待很简单:遇事有人管,求助有回应。而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是用每一次耐心的解答、每一次贴心的帮助、每一次主动的上门,守住了这份期待。这扇门里的温暖,不仅是社区服务的温度,更是民生幸福的底色。(文 吴美英)

【责任编辑:刘俊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