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桥镇党委:传承抗战精神,当好新时代乡镇答卷人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王桥镇党委:传承抗战精神,当好新时代乡镇答卷人

2025-09-28 14:06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八十余载岁月流转,抗日战争铸就的精神丰碑始终矗立。抗战精神里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与英雄气概,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因瑞金宣言、万家岭硝烟、上高支前等具体事迹更显厚重。作为新时代乡镇干部,唯有把这些本土红色记忆转化为行动力量,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答好民生考卷。抚州市东乡区王桥镇党委,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研讨,掀起了“传承抗战精神,当好新时代乡镇答卷人”的践行活动。

筑牢“理想信念”的压舱石,要从瑞金的红色宣言中汲取定力。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时,红军正面临国民党军“围剿”,兵力、装备远逊于敌,却依然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信念扛起抗日大旗。这份在困境中坚守的信仰,正是乡镇干部应对工作难题的精神密钥。如今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可能遭遇村民不理解、资金短缺等困境,此时更需像当年瑞金军民那样,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啃硬骨头——比如推广本地特色花果芋种植时,村民起初常因担心销路、不懂田间管理技术而犹豫,哪怕只有三五户愿意尝试,我们也要坚持上门指导、跟踪服务,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让更多人看到希望,让理想信念在为民办实事中落地生根。

激发“攻坚克难”的战斗力,需从万家岭战役的铁血征程中汲取勇气。1938年德安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第 106师团,凭借“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顽强,激战四昼夜歼敌万余人,叶挺赞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中共赣北工委书记刘为泗率游击队在日军援军必经之路设伏,以简陋武器痛击敌人,用局部战斗配合全局胜利。当下乡村振兴中的“攻坚战”,虽无硝烟却有挑战:环境整治中,可能遇到村民不愿拆除违建的阻力;基层治理中,可能面临矛盾纠纷的“硬骨头”。此时当学万家岭将士,既要有“啃硬骨头”的决心,也要有“巧发力”的智慧——比如处理违建问题时,先走访村民了解诉求,再结合政策制定个性化方案,用耐心与担当化解矛盾,在攻坚克难中打开工作新局面。

凝聚“团结奋斗”的向心力,要从上高会战的“无门县”故事中汲取力量。1941年上高会战,中共“特别党员”、县长黄贤度带领全县百姓支前,12万人口中 3万余人参与,每日上交粮食 3300余公斤,村民拆下自家门板搭浮桥,让“家家出一丁,自带饭食支前”成为战时奇观。这种全民同心的力量,正是如今建设和美乡村的关键。在乡镇工作中,我们要当好“粘合剂”:推进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时,邀请乡贤出资、村民出工、党员牵头,让大家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解决灌溉难题时,组织村民共同商议方案,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让团结奋斗成为乡村发展的主旋律。

烽火虽远,精神永存。瑞金的宣言、万家岭的炮火、上高的门板,不仅是历史印记,更是乡镇干部的行动指南。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的“娄山关”;乡村振兴的任务,就是我们的“冲锋号”。唯有把抗战精神融入每一件民生小事——从解决一亩地的灌溉问题,到办好一所农村养老机构,才能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对红色土地的担当,这便是对伟大抗战精神最生动的传承。(抚州市东乡区王桥镇人民政府魏武、危苁)


【责任编辑:刘俊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