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打响护眼灯改造攻坚战,一盏盏新灯点亮学生“光明未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南宁打响护眼灯改造攻坚战,一盏盏新灯点亮学生“光明未来”

2025-08-01 15:4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等八部委《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及十五部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精神,切实守护青少年视力健康,针对南宁市西乡塘区国家教育质量监测中八年级学生视力状况下滑的突出问题,7月30日下午,“光明行动,点亮未来”——南宁市西乡塘区第十八中学护眼灯改造工程授牌仪式在衡阳路第十八中学校园内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标志着由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旗下北京国慧同创教育技术院(三级央企科研机构)公益支持的护眼样板工程正式落地西乡塘区,为改善辖区学校视觉环境、推进近视防控工作树立了新标杆,吹响了科学护眼、精准干预的号角。

(“光明行动、点亮未来"护眼灯改造工程授牌仪式)

活动在主持人的介绍中拉开帷幕。与会领导嘉宾相继发表致辞,高度评价了此次护眼灯改造工程对应对学生视力问题、提升教育质量的深远意义。

《中国教育报》广西记者站副站长、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教育》杂志社编辑部欧金昌主任在致辞中强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国家战略地位,对西乡塘区直面监测数据反映的问题,积极引入社会优质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落实近视防控要求的举措表示高度肯定。他呼吁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和支持青少年视力健康事业,尤其要重视八年级等关键学龄段的视力保护。

(北京国慧同创教育科学技术院董事长覃偲雨在会上讲解护眼灯)

北京国慧同创教育技术院董事长覃偲雨在致辞中深情阐述了项目的初心与使命。他表示,作为肩负社会责任的央企科研机构,国慧同创始终以“科技赋能教育,健康护航未来”为宗旨,依托科研资源与公益力量,已在全国多地成功推进教室照明改造。此次在第十八中学落地的护眼样板工程,采用先进的全光谱护眼灯具,科学消除频闪与眩光,显著提升照度与均匀度至国家标准之上,且完全公益实施,旨在为学子们营造更舒适、专注、有利于保护视力的学习环境,用科技之光守护未来希望。

(护眼灯改造工程项目负责人在学校调研)

活动的高潮是庄重的授牌环节。自治区教育厅领导向北京国慧同创施工负责人沈宏宇授予象征项目启动的“光明行动”标志牌匾。随后,第十八中学校领导向北京国慧同创董事长覃偲雨授予“护眼灯样板工程”荣誉牌匾。授牌仪式现场,手持新型护眼灯具的技术工人代表与充满朝气的学生代表分列两旁,共同构成了一幅政企社携手、共同守护青少年光明的动人画面,充分彰显了项目的公益内核与社会合力。

授牌仪式后,第十八中学校领导和施工队负责人沈宏宇分别发言。校方表达了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与期待,特别强调此次活动是贯彻教育部《家校社共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精神,确保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落地实施的具体体现。施工方则承诺将继续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后续维护保障工作,确保护眼效果持久稳定。

(工人们紧张有序安装护眼灯)

仪式尾声,与会领导嘉宾在项目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实地考察并亲身体验了改造完成的教室照明效果。护眼工程专家现场使用专业仪器进行测量对比,直观展示了新灯具在消除频闪、优化照度均匀度、模拟自然光等方面的显著优势,科学数据印证了改造工程的有效性,获得现场嘉宾的一致好评。

在已完成照明改造的教室里,学生们纷纷表示,安装了护眼灯,原先日光灯管的“嗡嗡”声消失了,刺眼的白光不见了,柔和明亮的新灯光下看书学习“眼睛更舒服了”、“字迹更清晰了”、“笔下的阴影也消失了”。教师们对护眼灯智能控制系统也赞不绝口。一位班主任向我们演示了四种情景模式一一现在上课只需轻轻一点,“上课”全亮、“电教”关闭屏幕干扰光源、“自习”关闭讲台灯光、“下课”全部关闭,不同教学场景都有了最佳照明环境。

此次西乡塘区第十八中学护眼灯样板工程的落地,不仅是一次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是南宁市直面学生视力健康挑战、落实国家近视防控战略、优化育人环境的及时而有力的行动。它成功整合了公益资源,动员了社会力量,特别是在八年级学生视力下滑问题凸显的背景下,为全区范围内更广泛、更精准地推进教室照明改造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树立了可复制的标杆。一盏盏科学、温暖的护眼灯,不仅照亮了教室,更致力于照亮孩子们清晰看世界的希望,守护好每一位学子,尤其是处于视力关键期的学子们的“光明”未来。(覃善鲲)


【责任编辑:成慧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