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职业学院创新“开门办思政”新模式
一、红色+网络,构建专业思政育人“大平台”
强化红色教育,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育人资源,构建观、学、游、演、创“五位一体”的红色育人模式。将参观《共产党宣言》纪念馆列为入党入团入职第一课,开展“红色走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文物古迹遗址,打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缅怀先烈传承精神”“感悟石油精神弘扬优良传统”等3条追寻红色印迹研学线路,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按照“人、物、事、魂”,创作红色艺术作品,打造一批思政育人精品案例。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打造开放、交互、沉浸式的虚拟仿真学习环境和实践教学平台。建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发挥“融媒体+思政”优势,建立“云上大思政课”,资源融合、机制融合、师生融合,以融媒传播矩阵推动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纵深发展,以“政治底色、职业本色、行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精准供给。
二、课堂+实践,做强“行走的思政课堂”品牌
以项目和基地“2个元素”为精准突破口,推动“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做强“行走的思政课堂”品牌,多元主体共建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等教育基地。校外发挥“Y+n”社区实践特色项目的引领作用和涵养功能,打造“社区课堂”,以“专业+”服务方式撬动基层治理效能。聚焦乡村振兴等领域,运营“农技小院”、“大国边疆”等主题公益实践项目,建设“农村课堂”“边疆课堂”。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一线,校企共建“车间课堂”“工匠学堂”。用好行业思政育人“活教材”,深入挖掘企业创业历程、劳模工匠故事、优秀企业文化等思政资源,将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企业精英“请进来”,组织“百名学子寻访百名工匠”实践团“走出去”,建设专业群思政育人教学故事库。
三、强师+金课,打造“一课一品牌”“一课一名师”
构建“必修+实践+选修+专业”的教学体系,探索形成“234+X”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聘请社科理论专家、企业专家、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为思政课特聘教授,完善专业课教师、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师长效机制,打造多元结构思政育人队伍。依托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立特色思政工作室,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省级思政工作室品牌。将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结成“专思共同体”,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理论体系、实训实践体系,把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企业优秀文化元素融入实践教学中,培育思政“金课”,打造“一课一品牌、一课一名师”,培育省级以上思政教学名师4人、教学团队5个。(东营职业学院 王海燕 国佳 郭文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