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推进农业保险精准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创新金融保险服务模式,增强保险保障服务能力。因此,加强数据资源利用、数字技术应用、服务场景创新和多元风险共治,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升级,有利于构建“风险可量化、服务可追踪、数据可共享”的农业保险新生态,提升精准承保、精准防控、精准理赔的保险服务能力,助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一、加强数据资源利用,夯实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基础
科学合理使用农业保险参与主体的数据要素是实现农业保险风险精准识别、农业保险产品定价和产品创新的核心支撑,是推动农业保险由经验驱动向数智驱动转型的基础。一是完善农业保险数据收集与管理。通过分类整合气象数据、气象灾害与农业受灾数据、农业市场行业数据和农户信息等数据资源,培育动态农业保险公共数据库建设,为农业保险风险识别、预警和开发新型农业保险产品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二是推进农业保险数据的标准化制定。分类别制定气象数据、农业信息数据、农户数据和保险数据的数据格式、数据编码和准入标准,确保农业保险数据跨部门间的接入和共享使用。第三,构建农业保险公共数据共享使用机制。根据数据属性,分级确立气象数据,农业行业信息数据、农户种植信息等数据的共享使用权限,确保数据使用的安全性,实现农业保险公共数据资源供需良性循环和高效利用。
二、深化数字技术应用,激发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活力
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保险多维度相融合,不断扩展农业保险智慧应用场景是持续提升农业保险数字化专项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一是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快农业农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为边缘计算、分布式计算和农业数据信息终端体系建设与农业保险的深度融合提供支撑。稳步推进数字信息技术与农业传统基础设施相适应,加快实现农田、水利等农业传统基础设施的数智化转型,为农业保险事前风险管理提供高效支持。二是不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大模型技术在农业风险识别和农业保险受灾勘察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下沉至种子选育,化肥优化使用、农田环境管理监测、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等农业生产前端,实现农业保险风险事前规避。深化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农业风险识别的应用,构建农业风险大模型,助力农业新型保险产品开发。推动无人机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技术与数字大模型等技术在农业受灾智能定损的研发,促进农业保险自动化、高效精准理赔。三是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保险服务体系的研发和应用。运用数字技术打造农业保险智能APP平台,汇集农业保险数据信息,助推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数字化。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投保人画像,把握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公司等投保人的农业保险需求,为投保人选择保险产品提供决策参考,实现农业保险精准化提供。加强区块链技术农业保险数据使用上的研发与应用,为防止数据篡改和保证数据安全性、真实性提供切实保障。
三、推动服务场景创新,提升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效能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深入使用,农业保险服务向即时性和泛区域化转变,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已然成为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着力点。一是持续优化以数据为核心的农业保险平台建设。完善汇集农业保险投保、理赔和查询等服务的农业保险业务线上服务模块,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效率。同时,持续推动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决策服务模块的建设与完善,即时提供农业市场风险信息、农业技术指导、农业灾害风险等预警信息和减损建议,为投保人农业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支撑。二是创新优化农业保险产品。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资源构建农业保险产品动态风险定价机制,允许动态调整农业保险保费,满足投保人多层次需求,提升农业保险产品服务效率和质量。支持农业保险公司利用共享数据库信息,以数据开源带动创新开源,实现农业保险公司跨区域合作,共同开发新型农业保险产品。三是整合农业保险产业链,打造金融机构、农业保险公司和科技公司联动的服务模式。深化金融产品与农业保险产品的深度融合,以农业数据纳入生产要素市场配置化为着力点,推进农业数据与农业保险、信贷和期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产品设计,催生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新形态。鼓励农业保险公司与科技公司联合的商业模式,以科技产品赋能农业风险监测、农业保险理赔核算等方面,带动农业保险服务向精准化和高效化转型。
四、健全风险共治机制,增强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韧性
农业保险风险的异质性和多元性特征决定了农业保险风险防范的协同性和系统性,加快构建多元化风险共治体系是保障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安全屏障。一是完善农业保险风险共治的相关政策体系,明晰农业保险市场主体在农业保险风险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风险共治比例和风险共治的实施细则。二是坚持政府在农业风险防控中的引导作用,根据农业风险所属类别,不断扩展“保险+金融+再保险”在农业保险风险分散中的应用场景,打造政府、保险、金融服务和再保险联动的风险共治体系。三是构筑多元主体协同的农业保险风险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在农业保险风险共治中的导向性作用,鼓励各级财政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通过更加精准化的财政工具引导风险共治主体协同发力。加快构建多元风险保障资金融资体系,创新财政、金融工具与社会资本间的协同机制,提升风险保障资金的协同效应和使用效率。同时,依托数字化平台,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农业保险风险预警机制,共享信息披露和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框架,提高风险共治多元主体联动响应速度,实现精准承保落图到户,过程监测及灾害预警、快速勘灾、智能定损和精准理赔无缝链接。
[作者:张雪,东华理工大学数字经济与资源管理学院]
[本文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基金项目(编号21YJ34)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