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悄变“拼车”?赚钱别忽视风险!
“下班顺路拼个车,省点钱还能唠唠嗑”--这样的场景如今在都市中并不少见。但你知道吗?看似双赢的拼车,若车辆本身不合规,一旦发生意外,可能让您付出远超想象的代价。近日,阿荣旗人民法院六合人民法庭就审结了一起因私家车非法拼车引发的公路旅客运输合同纠纷,虽最终通过调解达成和解,背后的风险却值得所有乘客和车主警醒。
2023年12月1日,原告孙某乘坐被告李某驾驶的车辆,沿阿荣旗六合镇某村道路行驶时,车辆遇到坑洼发生颠簸,致使原告受伤。经诊断,原告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双方报警后,阿荣旗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于交警队于2023年12月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双方就相关赔偿事宜产生争议,故诉至法院。
据了解,李某的车辆为家用轿车,未取得经营性客运资质。经法院委托鉴定,鉴定结论为:原告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经手术治疗与乘坐车辆过程中发生颠簸存在因果关系,交通事故与自身疾病起同等作用,损伤参与度为50%,即原、被告双方负同等责任。
鉴定后,法官组织双方调解。考虑到事故鉴定责任明确、双方均有调解意愿,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李某给付孙某医疗费等相关费用共计9万元,双方纠纷一次性了结。
尽管案件圆满解决,但这起纠纷的“幸运”,恰恰折射出“黑车”拼车的潜在危机,道路交通连接着千家万户,安全出行关乎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每一起交通事故背后,都可能是一个家庭的伤痛,一次法律责任的厘清,若事故方无力赔偿,或保险公司以“非法营运”为由拒赔,乘客的权益将难以保障。
“黑车”就是未取得经营性客运资格的车辆,搭乘人员的相关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一旦发生事故,在保险公司拒赔的情况下,救济途径单一,很难保障受害人权益,切勿因贪图便宜或一时方便,将自己置于险境之中。
私家车主若准备将车辆专门用于运营,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到车管所办理变更手续,及时向保险公司申报运营性质变更情况,投保相应险种的商业险,切勿心存侥幸。出行安全无小事,多一分警惕、少一分隐患,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阿荣旗人民法院/刘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