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教育双星闪耀!一人一校获评四川省终身教育先进典型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锦江教育双星闪耀!一人一校获评四川省终身教育先进典型

2025-07-24 17:0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四川省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公布《2025年四川省终身教育推介结果名单》,对全省在终身教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锦江区一名个人、一所院校光荣上榜。其中,成都星空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娟获评“四川省百姓学习之星”,锦江区沙河街道社区教育学校获评“四川省优秀终身教育院校”。他们以创新理念和扎实成效,成为四川省终身教育发展的生动样本。

跨界融合的教育实践者

从语文教师到社会创新者

杨娟的转型故事颇具传奇色彩。这位曾经的中学语文教师,在12年教学生涯中保持着每晚两小时的专业学习习惯,积累了300多本工作笔记。2016年一次特殊教育学校的参访经历,彻底改变了她的职业轨迹。

“当看到心智障碍青年小宇用半小时完成握笔动作,因画出一颗歪斜的五角星而绽放笑容时,我的教育认知被彻底刷新。”杨娟回忆道。此后三年间,她系统学习特殊教育课程,并深入研读社会学著作,完成了从“知识传授者”到“社会连接者”的转型。

2019年,杨娟创办“星空里”咖啡馆,将其定位为“社会融合的实验室”。她创新的“十万秒咖啡训练计划”通过科学测算,帮助特需伙伴用一年时间、约十万秒的反复训练,掌握专业咖啡制作技能。这一计划不仅培养了特需伙伴的就业技能,更重塑了社会对他们的认知。

“咖啡馆不只是营业场所,更是社会关系的孵化器。”杨娟介绍道。经过多年努力,她设计的“三圈层融入模型”借鉴社会学理论,通过技能圈、社交圈、社区圈的递进支持,帮助多名心智障碍青年实现社会融合。

国际化社区的终身学习平台

服务11万居民的"文化会客厅"

锦江区沙河街道社区教育学校则展现了另一种发展路径。该校服务辖区11万常住居民,其中包括来自44个国家的556名外籍人士,是锦江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社区教育平台。

走进这所面积达6630平方米的“社区大学”,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等设施一应俱全,藏书超万册。学校开设声乐、舞蹈、非遗文化等十余门课程,年培训量达2万余人次,满意度超过99%。

“我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而是社区居民的‘文化会客厅’。”校长介绍道。该校创新打造的“宝墩书房”和“家风博物馆”两大平台成为特色品牌。宝墩书房通过数字美术馆、动态艺术作品等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家风博物馆则以2万余件展品构建沉浸式教育空间。

创新基因

两案例背后的锦江经验

两个看似迥异的案例,却蕴含着相似的创新基因。

杨娟的实践打破了“特殊教育=封闭训练”的刻板印象。她的“融合加速度”理论强调:“当特殊群体成为社会贡献者而非被照顾对象时,真正的融合就发生了。”近年来,“星空里”带动上万名大、中小学生参与残健融合志愿服务。创始人杨娟荣获“四川省助残先进个人”“锦江区百姓学习之星”等称号,其纪录片《十万秒》获评成都市委宣传部优秀党建宣传片。

沙河街道则探索出“文化赋能+科技助力”的社区教育新模式,通过“政府搭台、专业运营、群众参与”的三方协同机制,建成15分钟便民学习圈。近年来成果显著:培育“少年茶人计划”等5个区级教育品牌,创建11个示范小区;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宝墩书房获评社区教育基地,街道文化站获评“四川省特级站”;累计培养15名优秀工作者,涌现郑华等国家级“百姓学习之星”;先后获评成都市“百强社区”“儿童友好示范社区”等称号。通过多元协同,有效推动了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两个获奖案例生动诠释了锦江区在终身教育领域坚持不懈的创新实践。从特殊教育的融合探索到国际化社区的文化共融,这些“小而美”的样本正汇聚成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强大力量。当教育突破围墙、跨越边界,每个人都能在终身学习的沃土中绽放独特光彩,这正是学习型社会最动人的图景。

【责任编辑:蒋俊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