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固城杨巧云家庭:扎根沃土绽芳华 文明新风代代传
在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前陇村,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用爱与责任编织生活,以拼搏和奉献回馈社会,将平凡的日子过成了文明的典范。近日,中央文明委公布表彰名单,杨巧云家庭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镌刻着一个普通家庭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闪耀着他们在创业、公益、家风传承路上谱写的动人篇章。
沃土生金,带富乡邻
早年间,杨巧云在供销系统工作,单位改制后,生活的转折没有让她退缩,反而点燃了她敢为人先的创业激情。2012年,她注册成立江苏青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年后,杨巧云与丈夫袁爱军又携手创办南京青蓝蔬菜种植家庭农场。创业伊始,夫妻俩躬身田间,翻土播种、浇水施肥,事事亲为。面对技术难关,他们不辞辛劳,四处求学请教。汗水浇灌出硕果,如今家庭农场已发展成为拥有300多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和800多平米现代化厂房的规模化产业。
杨巧云的目光从未局限于个人的成功。“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是她笃行的信念。她优先吸纳本村26名留守妇女就业,在农场,她们不仅学会了蔬菜种植技术,每月还能拿到数千元的劳务收入。“以前在外打工顾不了家,现在就在家门口上班,心里踏实。”村民朱小双感慨道。不仅如此,杨巧云还倾力扶持10余户村民发展蔬菜种植,全程提供选种、育苗、销售指导,引领乡亲共同走上致富路。
事业步入正轨后,杨巧云将更多心力投向特殊群体。2020年6月,她盘活农场旁傅家自然村的闲置农房,精心打造“残疾人之家”。这里配备日间照料室、康复区、手工制作室等功能区,为30多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文娱服务。优雅舒适的小院,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加上专职人员的照料及与福利院联动的公益活动,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温暖港湾”。
当发现残疾妇女手工技艺出众却愁销路时,杨巧云又将隔壁闲置房屋改造成“青蓝美丽工坊”,她邀请专业老师指导设计,主动对接销售渠道,帮助残疾妇女将钩织、绳编等手工艺品推向市场。去年,工坊荣获“全国美丽工坊”称号。“杨巧云一家就像亲人一样,找工作、培训、帮忙销售手工艺品,无微不至。”村民濮阳锦云言语间满是感激。
家如港湾,爱有传承
杨巧云对事业与公益的一腔热血,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与陪伴。“她做事认真,认定的事就要做好。我心疼她忙,就想着无条件支持她。”朴实的话语,道尽夫妻间的理解与担当。袁爱军默默扛起家务重担,成为妻子坚实的后盾,两人相濡以沫,风雨同舟。
良好的家风如春雨,无声滋养着下一代。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让儿子袁昆从小就懂得感恩与奉献。大学毕业后,他毅然返乡,运用所学知识助力母亲发展农村电商。“父母教育我要感恩,回馈家乡。”袁昆积极搭建线上平台,设计包装,打造品牌,学习网络营销,一心让家乡的蔬菜和手工艺品走出田野。如今,这些产品不仅销往全国,更赢得良好口碑,拓宽了乡亲们的增收路。“我要传承父母诚信助人的精神,让好家风延续,影响更多人。”袁昆语气坚定。
从创业致富到反哺乡邻,从关爱特殊群体到培育优良家风,杨巧云家庭用坚实的步履丈量着文明的深度,在公益长卷上不断挥洒新的光彩,让善行扎根乡土,让美德生生不息。(李庆星、孔令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