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芯闪耀创新途 青年勇铸种业魂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皖芯闪耀创新途 青年勇铸种业魂

2025-07-23 10:0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安徽种芯徽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种业振兴战略中的新兴力量,由安徽农业大学“芯”想豕成团队主导。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皖芯1号”“皖芯2号”猪50K液相芯片技术,成功填补我国地方猪专用育种芯片的技术空白,同时依托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将实验室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国家种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三年磨砺铸就基因领航利器

2021年,团队敏锐发现地方猪育种存在“检测成本高昂、针对性薄弱”的行业问题,随即确立研发安徽本土专属育种芯片的目标。技术部负责人赵子涵回忆起研发初期,面对7个地方猪品种、多达5.5万余个基因位点的海量数据,他们大胆创新,开创性地提出“三阶筛选”多组学融合算法。“这一过程如同为猪进行全身体检,借助基因组、代谢组数据的动态映射精准定位影响肉质的关键基因”。该创新使芯片检测准确率提升至99.6%,检测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25%,还首次实现从传统“单点检测”到“跨组学网络解析”的模式跨越。2023年,安徽省首款地方猪专用育种芯片“皖芯1号”问世,随后针对商品猪育种需求的“皖芯2号”也快速投入应用,“皖芯2号”将基因组选择精度提升40%,让“精准育种”从理论走向现实。

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养殖场

技术的价值体现在实际应用中。在安庆六白猪保种场,经“皖芯1号”筛选的种猪肌内脂肪含量提升15%、养殖周期缩短20天,保种场负责人表示以往选种依赖体型观察,如今依托基因数据每头猪都有了独特“基因身份证”。这一成效源于团队构建的“芯片数据-生物样本-表型库”数字化育种体系,团队并非单纯销售芯片,而是提供“检测+方案+分成”的全链条服务。在徽名山猪场试点时,通过“皖芯2号”优化育种方案使该猪场年出栏量增加12万头。目前这项服务已覆盖省内外23家企业,带动合作养殖户年均增收5.8万元。技术部成员窦欣雨表示“身为‘新农人’,能助力老乡们增加收入,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来源”。助力老乡增收是最大成就,她回忆曾有养殖户初接触芯片技术时充满疑虑,团队带设备上门采样并细致解读检测报告,半年后该养殖户主动续约并认可芯片让猪肉卖出好价钱。

全力构建种业创新合作网络

技术顾问殷宗俊教授指出单打独斗难以长远发展,团队目标是搭建合作平台。种芯徽创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建“地方猪种质资源大数据中心”,已收录10万份基因组数据;与博瑞迪生物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实现40K液相芯片技术平台共享;还与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联动,推动芯片纳入全省畜禽遗传改良计划。这种开放的合作模式吸引了众多伙伴,安徽农垦集团市场部负责人表示对方不仅提供先进技术还帮助培训员工,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增强了企业投入信心并带来实际回报。目前芯片已在23家企业应用,预计未来三年内将覆盖全省80%以上的核心育种场。

展望未来,种芯徽创计划投入2000万元建设芯片智能制造基地,该基地建成后年产能将达50万检测样本。技术部知识产权总监彭冠仪介绍,公司正在申报相关专利技术,目标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续还将把业务范围拓展覆盖至更多猪种。这支平均年龄仅21岁的团队,以“芯片”为纽带连接基因与餐桌,用实践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守护本土猪种基因宝库就是守护种业未来,在种业振兴进程中,“皖芯”正凭借核心技术推动更多优质种猪从江淮大地走向全国。彭冠仪 史丽莎

【责任编辑:蒋俊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