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师学子红色推普行: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川师学子红色推普行: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2025-07-22 15:0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厚植家国情怀,传承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推动红色文化与普通话推广深度融合,用青春力量讲好革命故事、赓续精神血脉,7月9日,四川师范大学“红色薪火·普润巴山”暑假社会实践队前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9日上午,实践队的成员们身着整洁肃穆的服装,怀着庄严崇敬的心情,跟随专业讲解员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该陵园位于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始建于1934年7月,历经扩建更名,现为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陵园占地规模宏大,园内松柏苍翠、纪念建筑错落,庄严肃穆,安葬着25048名红军烈士,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

实践队成员首先步入了铁血丹心广场。广场位于陵园入口处,面积约1万平方米,中央矗立着“铁血丹心“石刻雕塑。雕塑由19人组成,生动展现了红军浴血奋战、群众踊跃支前、医护紧急救护的场景,深刻诠释了军民一心的鱼水深情与坚定的革命信念。实践队成员们认真参观雕塑,聆听背后的故事,了解革命先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不懈奋斗的英勇事迹。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铁血丹心广场合影留念。(何淼 供图)

随后,实践队沿千秋大道拾级而上,穿过庄严肃穆的牌坊大门,进入陵园核心区。英勇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碑身镌刻的“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在蒙蒙天气中更显庄重,队员们依次将鲜花轻放于碑前,鞠躬致意,向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致以最深切的缅怀与最崇高的敬意。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英勇烈士纪念碑前默哀。成汉平供图

沿着陵园小径,实践队来到无名烈士纪念园。占地150亩的纪念园呈弧扇形铺展,13306块白色墓碑整齐排列,每一块墓碑上仅有一颗鲜红的五角星,代表着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却未留下姓名的红军战士。队员们穿行其间,凝视着象征着牺牲与奉献的五角星,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

图为实践队成员远眺无名烈士碑林。(何淼 供图)

参观结束后,四川师范大学“红色薪火·普润巴山“暑假社会实践队携手湖北经济学院三下乡实践队,拜访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第二代义务守墓人王建刚老人。王建刚老人深情回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阐释坚守的意义。两队队员们围坐倾听,围绕青年传承红色基因与老人进行深入交流。"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学好本领报效祖国",老人寄语青年学子。访谈结束,全体人员与王建刚老人合影,留存红色传承的温暖瞬间。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湖北经济学院三下乡实践队成员一起访谈王建刚老人。(成汉平 供图)

下午,实践队走进了位于通江县壁州街道文庙街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这里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指挥中枢,古建筑群呈四合院分布。队员们细观馆内石碑、军旗等珍贵物件,回溯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在徐向前元帅雕塑前,全体队员庄严肃穆,静静瞻仰沉思。队员们纷纷表示,透过历史物件和英雄形象,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无畏担当,未来将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精神。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前合影留念。(成汉平 供图)

此次红色之行,实践队以青春脚步丈量革命热土,在烈士陵园触摸历史温度、于指挥部旧址聆听革命回响。从无名烈士的无畏奉献,到王建刚老人的执着坚守,再到红四方面军的战斗足迹,一路所见所感化作红色火种,深深植入青春血脉。未来,“红色薪火·普润巴山“暑假社会实践队将持续开展红色主题推普活动,用普通话讲好红色文化,让红色革命精神在语言传承中绽放时代光彩。(米家仪)

【责任编辑:蒋俊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