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新区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合赋能行动启幕
2025年7月18日,一场汇聚爱心与智慧的特殊行动在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温情上演。由成都市残疾人联合会高新区分会主办,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办事处、合作街道办事处协同协办,国华众联(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精心承办的“阳光助残・政策赋能・益企高新”2025年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合赋能行动圆满举行。作为对国务院办公厅《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积极响应与具体实践,本次活动以政策为桥、以情感为纽带,搭建起多方联动的服务平台,旨在推动残疾人就业从“政策保障”向“价值创造”跨越,从“社会帮扶”向“融合发展”升级,让助残事业真正成为激活社会活力的重要力量。
活动伊始,西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牟建发表致词。他指出,残疾人就业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既为残疾人创造了平等参与社会、
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次活动旨在帮助辖区内企业深入理解最新政策内涵,用好、用足税收优惠等支持措施,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双赢”的目标。
生命故事共鸣,传递融合温度
“每个生命都有绽放的权利,每个梦想都值得被尊重。”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成员高建的分享,为活动注入了最动人的暖流。他用亲身经历讲述了从迷茫困顿到职业扎根的奋斗历程——那些在技能学习中流下的汗水,在岗位适应中克服的障碍,在价值实现中收获的喜悦,不仅展现了残疾人群体“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生命韧性,更让在场企业深刻感受到:残疾人不是“帮扶对象”,而是可以并肩奋斗的“事业伙伴”。真挚的讲述引发全场共情,为推动“社会融合”埋下了温暖的种子。
政策精准滴灌,激活就业动能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更在于让企业与残疾人双向受益。活动现场,成都市残疾人联合会高新区分会及省就业服务管理局老师化身“政策讲解员”,围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残保金征缴管理、企业安置残疾人的税收优惠等核心内容展开深度解读。从政策条文的细致拆解到申报流程的演示,从典型案例的经验提炼到风险点的提前预警,全方位帮助企业厘清政策边界、算清“效益账”,引导企业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接纳残疾人就业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政策赋能”与“益企发展”的同频共振。
聚焦深层痛点,赋能就业创新
企业雇佣残疾人常面临岗位适配性不足导致人岗匹配难度大、专业技能培训体系缺失影响工作效率等多重挑战,针对这些痛点国华众联(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分享了残疾人就业领域的创新实践探索——依托行业科研优势,以帮扶性就业项目为载体,构建起“市场化引领、基地化支撑、标准化规范、平台化服务”的残疾人就业模式,该模式兼具可落地性与可持续性,既为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本,也有效缓解了用工难题。
活动尾声的互动答疑环节,主办方针对企业提出的岗位适配标准、残疾人技能培训渠道、劳动权益保障细则等实操问题逐一回应,将政策指导转化为可落地的行动方案,让企业在助残路上走得更稳、更有方向。
此次赋能行动,既是成都高新区落实国家残疾人就业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政企社协同构建助残生态的有力探索。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持续以国务院促进残疾人就业新三年行动方案为指引,深化“政策保障+服务支撑+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既让残疾人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价值,也让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收获发展新机,共同绘制“就业有温度、发展有高度、融合有深度”的幸福图景,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写下更具温度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