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景真:李师傅的出租车,行驶在比大山更远的路上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逢景真:李师傅的出租车,行驶在比大山更远的路上

2025-07-21 16:5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暑假期间,时隔一年,我们一行11个人,再次把玉溪师范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任务装进行囊,前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景真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到达版纳,当我们再次坐上那辆熟悉的出租车时,驾驶座上的李师傅转过头,眼角的笑纹里盛着和去年一样热忱。版纳的阳光透过车窗,在李师傅布满薄茧的手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这一次的相遇,像打开了一本续写的日记,让我们得以在他50岁的人生篇章里,读到更多关于坚持与梦想的故事。

推普团成员(李瑾柔 摄)

从玉溪到版纳

李师傅的故事,是从玉溪元江的山坳里开始的。2003年,他背着简单的行囊走出大山,目的地是陌生的西双版纳。“那时候就想着,一定要走出大山,过上更好的生活。”如今22年过去,元江的乡音还藏在他的普通话里,勐海的每条街巷却已刻进他的脑海。六年前,李师傅开始进入出租行业,成为了一名出租车司机,他的车成了县城里一道流动的风景——车座套永远干净,后视镜上挂着的红色平安结,是他对生活最朴素的祈愿。车轮碾过柏油路的沙沙声里,藏着他比路面更辽阔的想法。“我这辈子没读多少书,就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读书走出去。”他的话语里带着骄傲——女儿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安局,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一身警服穿得笔挺;儿子在曲靖上大学,已经开始实习,很快就要毕业了。“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才能走出大山。”这句话他说了无数遍,既是对孩子的叮嘱,也是对自己走过的路的总结。他特别提到女儿能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得益于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一边夸我们队员的普通话标准好听,一边认可了国家的推普工作,也从自己女儿的经历中认识到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版纳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他每天都要接送来自各地的游客,他说出租车司机就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他也在苦练普通话,希望展示版纳最好的城市形象。

勐海县大树下凉亭(朵艳薇 摄)

初心与梦想

李师傅还有一份做公益的初心,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但凡遇到拄着拐杖的老人拦车,他从不打表;看见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总会下车搭把手,最后摆摆手说“不要钱”。“人总有难的时候,能帮就帮一把”。这份执拗的善意,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不经意间温暖了许多人。

而他的梦想,远不止于此。“我有一些想法,现在还没做成,在慢慢做。”他有点害羞地一一道来:“走出大山”,自己做到了,更希望山里的孩子都能做到,他想尽可能地帮助孩子求学,并把它做成一项长期的工作。这个开了六年出租车的司机,眼里竟闪着更亮的光:“我想让勐海的出租车司机,不光在版纳有名,还要全国有名!”

李师傅说自己还没达到上边提到的“成功”标准,谢绝了出镜。把我们安全送到目的地后,他笑着与我们告别。

我们的推普之旅还在继续,而李师傅的故事,早已成为最生动的“教材”——他让我们看见,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如何在时代的沃土上,长出名为“大爱”与“志向”的枝繁叶茂。(供稿人:玉溪师范学院 罗阳璐 李瑾柔 朵艳薇 宋思怡)

推普课堂教学(宋思怡 摄)

【责任编辑:蒋俊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