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系统化普及基本医疗知识实践 体现健康教育重要性
现在国内的医疗知识普及仍然遵循着国家出力,自上至下开展宣传的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开展试点尝试,国际上也没见到类似的实践,给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医学基础知识课程全校选修课,以大学生等年轻一代为突破点,通过“学”的方式让医学基础知识更深层次地传递给民众,是对医学教育的拓展,最终实现医学基础知识的社会化普及……
开设医学基础知识必修课以点带面普及医学常识
全民瞩目的高考在前一段日子落下帷幕,最近各省份陆续公开高考成绩,按照往年数据,每年大概有七八百万的学生进入大学殿堂。这群被视为天之骄子、社会栋梁的青年,将在神圣的象牙塔里学习专业知识,为今后步入社会做好最后的冲刺。
长久以来,“大学生”三个字在人们心目中,被视作朝气蓬勃、有知识、有文化的代名词。如今的大学教育也倾向于向学生们传授专业知识,但这也导致了这群年轻人有专业知识,无生活常识。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发布一份报告,通过对我国6省1.2万名大学生抗生素使用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后发现,19.9%的大学生就医时主动向医生索要抗生素,63.1%的大学生在家或宿舍中储备抗生素,95.5%的大学生在无处方的情况下买到了抗生素……很多大学生错误地认为,抗生素的作用是杀死病毒,感冒的必备药就是抗生素。甚至一些教师也大多缺乏医疗卫生常识,不少患有高血压、肥胖症等疾病。总之,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医疗卫生知识是很不够的。
高友鹤教授应邀参加第六届大湾区肿瘤前沿交叉学术交流大会(2025.4广州)
在这种情形下,普及大学生的健康知识很有必要,如果全国的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初步掌握一些卫生与健康的初步知识,那将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产生很大的影响。纵观现在高校普及健康知识的途径,无非就是开展健康讲座或者举办相关的健康活动,而这无法从根本上帮助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走出医疗知识盲区。为此,北京师范大学专门开展了试点尝试,给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医学基础知识课程全校选修课。(现有阶段下,可以先开设选修课,直到发展为必修课)截至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开了十余个学期的课程,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所传授的内容,不是和医学专业的学生那样一根一根地讲骨头、讲肌肉、讲解剖,而是讲在大众群体中能普遍见到的病症,讲如何预防,讲常见的危险征兆,讲基本的用药原理,讲看病的注意事项。总而言之,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做一个健康人,或者说如何做一个“好病人”(毕竟生病不可避免,但我们要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
十几个学期的课下来,有的同学表示受益匪浅,对生活中的很多基本病症、用药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做到自己和身边的人生病时,能通过其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如对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细菌性感冒等各自不同的症状有了一定的了解。
总而言之,从大学生入手,逐步普及治病、防病的医学知识,对于全民的健康卫生会更有帮助。
普及大学生医学基础教育可能比全民医疗保险效果更好
或者有人会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普通的病症在网上不就可以查到么,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周章?现实是,网络上既可以有认真严肃的科学家、医生,也有骗钱的所谓的“大师”,如果要利用网络的优点,就得有权威的网站发布经过科学验证的信息,如学科学会的网站发布他们学科相关疾病的知识,但这种知识更适合需要的时候检索查找。
如果大学能够系统、全面地开展医学基础知识必修课,由教育专家设计,涉及学生所在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治、治疗等知识,通过强制学习、强制考试的方式输送给大学生,作为全家的知识库,每年七八百万的大学生们再将学习到的医学知识普及给家庭其他成员,这将比强制买医疗保险效果更好,百姓更健康。
试想,通过普及教育的方式,医患之间的医学知识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缩小,而医疗过程中的资源短缺、分配不均衡、医患互相理解困难、看病贵、药费贵、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问题,就都可以通过减少知识差距来缓解。
举几个例子,如果老百姓医学知识水平都提升了,就不会出现常见病也在三甲医院排队治疗的情景,可能很多人就会直接去药店买相对廉价但依然有效的非处方药;
如果老百姓医学知识水平提升了,就能理解为何有些医疗效果不佳,也就不会随意埋怨医生没有成功救活每一个病人;
如果老百姓医学知识水平提升了,也就不会给某些过度检查和乱开药物的庸医在体系中存活的空间。
换句话说,知识差距的减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医疗服务活动的良性循环。
普及医学基础知识不必延长学制
有人或许会有疑惑,现在还只是选修课程,如果以后发展成必修课,会和医学生一样延长学制么?
答案是:“不会。”
甚至在更大限度上,在大学普及医学基础知识并不会延长学制,甚至增加不了太大的学习负担。因为对于非医学类的学生,不需要做任何实验,不需要知道复杂的原理,不用考虑难辨别的鉴别诊断,只需要知道哪些症状不该忽视,哪些症状该去看大致哪个科室,知道要打什么疫苗,知道不能滥用抗生素,知道不能随便输液,知道哪些病症是现代科学也没有办法治疗的。能了解社会上最常见的医疗误区,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极大的节约,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还圣提升国民医学之素养。
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发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呼唤。国之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等一切之重担,在未来都要由近日之少年来承担,少年之素养奠定了国家之根基。因而,我们也可以说“少年健康则国之健康”。(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高友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