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刘公岛 传承红基因——河北地质大学“甲午薪火”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刘公岛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7月13日,河北地质大学“甲午薪火”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回溯民族抗争历程,感悟激荡的红色力量。
刘公岛位于山东威海湾口,是重要的甲午战争纪念地和爱国教育基地。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内,锈迹斑斑的致远舰主锚,无声诉说着昔日劈波斩浪的雄姿;泛黄的《威海卫战役阵亡将士名录》,密密麻麻的名字镌刻着宁死不降的铁骨;复原的北洋水师提督署议事厅,煤油灯的光晕仿佛仍映照着将士们深夜筹谋的身影。从黄海海战中“撞向吉野”的决绝,到刘公岛保卫战“誓与炮台共存亡”的坚守,历史在文物与光影中重现,让实践队员深刻感知那段抗争史的精神力量。
作为近代抵御外侮的重要见证,甲午战争的悲壮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历史长河中交相呼应。前者警示“落后就要挨打”,后者彰显“团结方能自强”,二者共同熔铸了红色精神的核心——以爱国为底色,以抗争为风骨,以自强为追求。这种精神在刘公岛这片沃土上生生不息。
实践的价值远超知识获取。当青年学子站在当年水师浴血奋战的海疆,脚下是承载屈辱与抗争的土地,时空对话带来的精神冲击,让红色精神从抽象化为可感可知的力量。这是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诠释,也是对“强国有我”的启迪——正如馆内题词:“擦清历史的镜子,走好未来的路”。
为深入了解红色精神传播现状,实践队走访当地旅行社。据悉,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刘公岛年均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青少年研学团队络绎不绝。依托历史现场的感染力,红色基因正转化为浸润心灵的精神养分。
海风拂过刘公岛,带着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召唤。学子们深刻认识到,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不仅是回望荣光,更是传承未折的民族脊梁,接续凝聚的团结力量。这份跨越时空的红色精神,终将转化为笃学奋进的动力,在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河北地质大学 张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