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入闽东溯足迹,滴水穿石跨山海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赴宁德社会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贯彻并引导学院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自7月10日起,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赴宁德实践团前往福建省宁德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0余名师生通过政策宣讲、农业科普、产业调研、助农直播和公益助教等方式,搭建校地企交流合作平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组织振兴,在社会实践中,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溯红源:红色基因传血脉,革命精神固本色
“凝视着泛黄的照片与斑驳的文物,心潮澎湃。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与坚韧。”驻足在闽东革命纪念馆,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机械化2303班金奕汝感慨道。师生们在馆内各主题区进行专题录制,形成20余分钟的微党课宣讲视频,“初心”与“传承”的精神力量穿透镜头直抵心灵。
实践团参观闽东革命纪念馆
擎旗帜:脱贫攻坚纾民困,闽东精神永流传
从赤溪村到下岐村再到下党村,在党组织的关怀指导下,闽东曾经贫困的山村和渔村变成宜居宜业的新家园,多元化发展的成效跃然眼前。实践团队在走访调研乡村振兴的“蝶变”美景中学习脱贫致富的宝贵经验。
在“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村史展示馆内展出的旧照片中的土坯房、泥泞路和如今整洁的村容村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师生大受震撼。团队深入村中茶厂,在在氤氲茶香中实地探究当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从“输血”到“造血”的脱贫路径。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吴贻国,向师生们详细讲解村里的产业规划:“除了做精白茶,我们还在琢磨着把生态旅游和民俗文化串起来,让村民的钱包更鼓,让年轻人愿意回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机电2303班郑蜜感慨道:“赤溪村以白茶产业为关键抓手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让我无比动容。原来‘脱贫’二字背后,藏着这么多爬坡过坎的坚持。”
实践团参观赤溪村
在宁德市寿宁县下党村,实践团队走进“难忘下党”主题馆,探究从“五无乡镇”到幸福家园的奋斗历程。工作人员刘杰辉介绍到“曾经的下党村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像样校舍的‘五无’村落。正是在党的关怀下,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行走在象征党群深情的“党群连心路”上,当地党员干部带头抡锤凿石、四处寻项目的往事,将“滴水穿石”精神深深刻入师生心间。在下党红茶馆里,下党村妇女主任王明桃向我们介绍了当地茶叶品牌“下党红”。在谈及她对下党村发展的感受时,她的一句“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成为脱贫成效最朴实的注脚。
实践团在下党村鸾峰桥上重温入党誓词
下白石镇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陈凌带领师生参观了连家船民上岸主题展馆。在党的政策指引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下,下岐村实现了从以船为家、漂泊海上的“连家船民”到陆上安居乐业的脱贫转型。优质教育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师生与下岐村村干部围绕村庄发展展开深入交流,就深化校地合作、搭建成长平台达成共识。交流中,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辅导员安一卓表达了通过大学生视角传播下岐奋斗故事、汇聚社会关注力量的期望,并正式提出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设想,以推动校地长期深度合作。随着庄严的授牌仪式举行,这份助力乡村发展的合作纽带与共同期许被郑重定格。
实践团在下岐村建设社会实践基地
筑同心: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队前往福安市畲族文化中心和畲族赤溪村,深入探寻闽东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创美好生活的感人故事与宝贵经验。
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师生在福安畲族文化中心系统地学习了畲族历史沿革、独特民俗风情及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互动平台学习畲族武术动作,云体验绚丽畲服,欣赏悠扬畲歌。
实践团参观畲族文化中心学习畲歌畬语
同时,团队开展“云游畲博·民族共赏”为主题的线上云直播,向云端观众实时分享畲族服饰、歌舞、手工艺品等文化精髓,累计点赞量达3万余次,切实提升文化可见度与影响力。
机制2302班杨宏磊表示:“馆内每一件展品、每一次互动,都在生动诠释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的深刻内涵。我们切身感受到民族文化交融所迸发出的蓬勃生命力。”
燃微光:红色宣讲传薪火,志愿服务暖民心
在福安市第一中学,实践师生与党员教师展开交流宣讲会,并进行华中农业大学专场招生宣讲。实践团队围绕百廿校史、前沿学科成就、如画校园风光和多彩校园生活等内容与高三同学进行分享,在年轻的心田播撒下憧憬未来的种子。
实践团在福安市第一中学教室宣讲
结合专业所学,实践团队更将服务融入田间地头。在宁海村鱼排养殖基地,师生实地调研养殖水温控制、销售渠道规划等现实课题,安一卓老师适时引导:“思考我们的专业如何赋能渔场”,激发工科学子用技术助力振兴的思索。带上草帽,背上竹筐,在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辅导员刘鑫的指导下,师生们登上茶山,深入采茶一线,帮助茶农收获茶叶。在福鼎市磻溪镇茶业基地,师生们实地察看茶树生长环境,并跟随茶农全程观摩白茶生产流程,直观了解白茶“不炒不揉”的独特制作工艺,思考如何实现从鲜叶采摘到干燥成型的全程机械化。
实践团在磻溪镇茶叶基地采摘茶叶
此外,团队借助学院资源平台,深化校地合作,策划并成功开展2场助农直播活动。,通过线上互动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福安虾干、福鼎白茶等当地农产品打开市场,用“小屏幕”打开农产品“大市场”,赋能乡村经济发展。
七日的闽东行,是一堂行走的思政大课。从红色圣地到民族村寨,从脱贫标杆到产业前沿,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师生以脚步丈量信仰厚度,以实践体悟为民初心。机电2303班陈凯峰表示:“我们在革命文物前筑牢信仰之基,在乡村蝶变中读懂弱鸟先飞,在文化交融里感受团结伟力,在直播助农时点燃奉献星火。我们要将在闽东这片热土上的所知所学践行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党的旗帜下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业绩。”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赴宁德地区社会实践团 金奕汝 郑蜜 朱永祺金陈局 陈凯锋)
(图片|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赴宁德地区社会实践团 张明博 薄程远 杨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