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域:以艺术激活创新,构建跨界融合新生态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破·域:以艺术激活创新,构建跨界融合新生态

2025-07-18 15:2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7月6日,当代实验性展览《破·域》(Breaking Boundaries)在沈阳庭澜美术馆圆满落幕。作为一场聚焦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国际性前沿展览,它不仅收获了业界专家与本地观众的高度评价,更以创新实践回应了新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命题。本次展陈通过 16件前沿跨媒介作品,系统性地探讨了艺术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问题,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科技艺术体验。

图1:《破域》(Breaking Boundaries)展览海报

艺术激活创新:跨学科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

在全球科技范式加速变革的当下,艺术能否突破传统边界,成为技术跃迁的催化剂?《破·域》展览以鲜明的实验精神,给出了国际视角的创新答案。总策展人 Ash Xu提出:“艺术不应仅是技术的被动呈现者,而应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的叙事。”其开创性的策展理念和实践,为我国科技艺术领域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专业范式。

图2:《破域》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 You Lee兼具游戏设计背景与跨媒介艺术实践,拥有格拉斯哥艺术学院严肃游戏与虚拟现实硕士学位。她以策展人和参展创作者的双重身份参与此次展览,带来跨文化与跨学科的视野,并呈现新作《一念·Ksana》,展现了中国青年艺术家在国际语境中的表达能力与理论探索。这位年轻策展人表示:“我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实践,探索策展在跨文化语境中的生成方式,并促成艺术语言与观念在更广阔维度中的流动。”

图3:《破域》展览现场,You Lee作品“一念·Ksana”

科技与人文交织:新时代艺术表达的创新实践

展览以“破域”为核心理念,呈现了多项具有前瞻性的跨学科作品:

"手中思绪——解构无形"

艺术家 Mi Lin(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博士生在读、策展人及项目经理)通过运动追踪技术,将传统苗族刺绣手势转化为数字交互语言。作品拓展了具身认知和材料参与的边界,邀请观众运用掌心触碰、抓握、摇曳等动作与作品互动,生动诠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路径。

图4:《破域》展览现场,Mi Lin作品"手中思绪——解构无形"

"Spatial Notes"

由 Jin Gao带领的 MIT Media Lab跨学科团队创作,构建了一个数字-物理交互框架。作品利用触觉技术将信息嵌入日常物品,使人能够重温与物理空间相关的存在感、触觉和记忆,同时支持远程实时协作,为未来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人文思考。

图5:《破域》展览现场,Jin Gao团队作品"Spatial Notes"

"Eventually we are all connected"

来自沈阳的创作者 Shiya Sun(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剑桥大学数学学士)创作的动态影像作品,融合引导式冥想与超感官体验,邀请观众探索意识的边界和未知的感知层面,体现了数字技术对人文精神的深度拓展。

图6:《破域》展览现场,Shiya Sun作品"Eventually we are all connected"

"Monica"耳机和在线舞蹈社区

由 Lillian Zhu、Jiarui Wang、Lockon Jie组成实验团队开发的创新项目,通过头部动作跟踪技术和配套软件,记录舞蹈运动曲线并生成专属艺术表现效果,展现了工程、设计与舞蹈的完美融合。

图7:《破域》展览现场,Lillian Zhu、Jiarui Wang、Lockon Jie合作作品”Monica"

立足沈阳:艺术助力科技创新与文化自信

作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沈阳正以“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为纲领,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展览选址于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庭澜美术馆,这一“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既是对沈阳工业文化基因的致敬,亦是对其转型为“创新高地”的积极呼应。

参展创作者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Carmen Zhu、Charlie Chen、Julia Fedorova、Jin Gao团队、Knox Kuok、Jiayi Lin、Lillian Zhu、Jiarui Wang、Lockon Jie、Mariia Timoshenko、Mi Lin、Muhil Venkatesh、Ruiqi Peng、Shika Haku、Shiya Sun、Suwen Wang、You Lee、Yu Li、Zhongbo Yan、。

结语:跨界融合培育新动能:《破·域》展览的创新启示

作为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典范,《破·域》展览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创新范式。展览通过”智能+美学”的创造性结合,不仅展现了艺术对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更探索出一条文化创意推动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在展览期间,大量专业观众表示对艺术与科技融合有了全新认知,部分参展项目已进入科研化、产业化对接阶段。这种以艺术创新激活技术潜能、以跨界融合培育新动能的实践,正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文化驱动力。

【责任编辑:蒋俊辉】
返回顶部